记录是为了更好的遗忘!——《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李参
你同意吗?
纵观周围,大家好像陷入了一种怪圈,如果你不与他人说自己很忙,就好像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仔细想想又不知道自己真正在忙什么。
每个人的脑子里有很多挥之不去的闪念在提醒自己:我现在需要做什么,我下午需要做什么,我明天需要做什么,甚至一个月的某天我需要做什么,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我还没做什么......
这些对过去的叨念和对未来的挂虑,就很容易造成自己很忙的假象,“我过去做得太少,未来需要做的事情太多”,这些在脑袋里挥之不去的想法,就成了我们压力的源头。充斥着压力的我们,无论是大脑还是内心都是散乱无序的,脑子里总是不停地转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要做的事情,思维无序,就会把自己搞得很疲惫,然后,饿了不吃或者猛吃,困了睡不着胡思乱想,该起床却起不来,精神累,身体也累。
想一下,你是不是也陷进了这种怪圈?
那如何让自己跳出这种怪圈,摆脱“很忙”的假象,避免精神和身体的劳累呢?
在李参的《印象笔记 留给你的空间》一书中,李参给了一个非常棒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建立思维的秩序,专注当下,享受当下的美好,让过去的未来的都交给笔记。
那如何建立思维的秩序呢?
首先,让大脑清空杂乱无序的记忆,专注于当下的思考。
记得刚入职的时候,公司新员工培训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背诵公司的“品牌讲解”,背完就立刻上台“献技”,记得当时有个小伙伴,十几分钟时间就把满满一页A4纸内容“啃下来”,当时我们都称她“最强大脑”,背诵的时候超溜的,然而当主持人转换方式提问关于品牌的内容时,她却支支吾吾搭不上了。
记忆是大脑的重要“职能”,然而,大脑最擅长的是思考而不是记忆。如果需要大脑长期存储很多碎片的、杂乱无章的记忆,势必会增加大脑的负担,而影响大脑发挥它最擅长的职能——思考。
放弃“我有一个好脑子,能记住很多事情”的想法吧,把自己的大脑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思考、创造,而不是只记忆。
那如何让大脑更专注于思考呢?
1、你需要建立一个收集箱,将头脑里的事情赶出大脑。
便利贴,很便捷的收集箱。无论是想做的事情,还是需要做的事情,还是那些没有形成系统的灵感,都可以写在便利贴上。通过便利贴,我们将大脑中想做的事情和灵感“视觉化”,让这些想法变成散落的珍珠,从大脑里拿出来。
2、收集碎片,记录零散的记忆
将大脑记忆碎片“视觉化”的最好方法就是记录。这些碎片存在大脑里时,我们很难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而当我们记录下来,视觉化的结果就会让我们的思路变得清新,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碎片被赶出大脑,我们瞬间便释放了压力。
其次,建立未完成事情的清单,关注当前任务。
建立一个“未完成事情清单”,梳理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一切引起我们关注的事情,主动进行“需要做的事情”和“想要做的事情”的收集,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当前的任务上,然后按照清单,一步步去完成打钩。
“清单”不同于计划,“计划”是有目标和执行步骤的,也是固定的,但是“未完成清单”是灵活根据当前情况的,可以随时调整,是当前大脑惦记着的事情,我们需要将它们从当前的大脑里搬出来,并视觉化的未完成的事情。
如下方,我的某工作项目“未完成清单”,记下来,每天盯着完成,随时记录随时调整,不用记在心里,感觉真爽!
最后,捕捉大脑中的各类灵感,让有序的思维永久保存。
我们公司有个才女,经常能产出适用于市场宣传推广又非常“溜”的精彩文案。她说,在坐公车的时候,在排队的时候,在一个人发呆的时候,碎片的创意灵感会突然涌现,每当这个时候,她会自然地打开手机备忘录,迅速记下大脑里闪过的idea,虽然不知道这个想法什么时候会派上用场,但记录多了,总会有用武之处。果然如此,每当小组头脑风暴的时候,她都会打开备忘录刷刷刷,并结合当前讨论的话题,总能巧妙地贡献出很多很棒的想法,实在优秀!黄霑说过,创作就是已有元素的重新组合。平时将灵感碎片记录下来,也是一种积累,当需要的时候,进行重新地排列组合,便会产生新的创作。
公司的这位才女使用的是“备忘录”来记录大脑中的灵感,在李参的《印象笔记 留给你的空间》一书中,也介绍了捕捉大脑灵感并建立有序思维的方法:便利贴随时收集灵感→绘制思维导图→用印象笔记进行整理→创作。
即使平时有好的想法,就可以随时写在便利贴上(便利贴的好处是专注,不用打开手机等影响注意力),等素材收集得差不多了,拿出来整理成思维导图,再用拍照或扫描的方法把便利贴保存在云笔记了,创作之前打开笔记进行回忆以便高效创作。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步骤,清空大脑,给精神和身体减压,运用当前高效的工具来帮助大脑建立有序的思维秩序,让大脑更专注与当前的思考,享受当前的美好!开始记录吧,记录是为了更好的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