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相伴之爱

婴儿期

        当我们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心理学的朋友。依恋,我们开始依恋于父母,这个过程诞生了安全型依恋。我们依恋于我们的母亲,她离开的时候我们会哭闹,她回来的时候我们会非常欣喜,当然孩子是分类的,也有一部分孩子是回避型依恋,他们很淡然。但是,我们人总是有些傲娇的,希望通过我们的抱怨来促进父母对我们的爱,不安全依恋由此产生,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叫做焦虑-矛盾型的东西,我们不开心,父母哄了,我们并不满足,我们渴望获得更多的爱,我们就开始疏远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强烈的占有欲和嫉妒心。

        我们开始学会打人是因为我们在保护我们所喜欢的人,也因为我们需要发泄我们的情绪。发泄情绪是因为我们遭受了挫折。我们刚学步的时候会摔跤,会哭,父亲会告诉我打它,它磕痛了我的儿子,然后我就会使劲踹几脚。其实脚也痛了,但是我很开心,因为我成功的报复了其他想伤害我的人。挫折-攻击理论就是这样,当某一个物体(也可能是人)欺负了你,你会去反击,有时候会很像“七伤拳”。

幼儿园

        我们开始长大,开始正式享受我们的童年。我们加入了幼儿园,这里有了很多朋友,但是这里仍然是一个有竞争的地方,我们渴望获得尊严渴望获得鼓励。这个时候有了自我,我们也有了一个对自己的概念,叫做自我图式,但是一成不变是不存在的,包括每天我们都在长大,所以对着镜子看见自己,我们会觉得这个人以后应该会很帅很帅,这个时候出现了“可能自我”这个概念,我们同时见到了很多同学也有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概念,同时孕育了相互依存的自我。

        不仅如此,我们还开始学会了攀比,也就是我们所认知的社会比较。我们东方人更多的是与众人一起,而西方人更多的则是崇拜于个人主义,这也就带来了文化的差异。同时幼儿园里面是有老师的,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我们所崇拜和所想要获取能量的地方,老师的一个夸奖会让我们十分开心,但是仅仅如此吗,我们会保持多久的开心?我们常常会觉得今天一天都会很开心,其实有时候是一种错觉,这个就是影响偏差,同时我们被骂了,我们会很伤心,但是我们以为我们会伤心很久,最后发现其实时间比我们想的还要短,这也就是免疫忽视现象。我们开始有了自尊,有了自恋,有了自负,当然还存在着自信(自我效能)。

        我们对于美丑有了关于自己的定义,我们开始诞生了安全型自尊,同时有了习得性无助,有点类似于马太效应,一部分人越来越自立自强,而另外一部分越来越孤独。

小学

        慢慢的,我们不断长大,我们进入了小学。开始对于异性有了一些特殊的情愫,我们开始展现出自己认为自己最男人最聪明最帅气的一面。我们常常喜欢在操场跑步,尤其是接力赛的时候,感觉我们在御风,那些女生都在看着我们,我们有点“飘”。但是,那些女生真的都在看我吗?我一直以为我转头看见她的时候,她们几个人都在看我,窃窃私语,我不会这么快就要早恋了吧,这个过程叫做虚假普遍性效应,因为我确实高估了自己的魅力,她们只是在说我跑起来的样子好傻。

        我们终于有了像样的竞争比赛,我们开始有了篮球赛,我的篮球简直烂的不行,但是我还是很热爱,因为我觉得我那会儿很帅,大喊一声“啊”,证明我尽力了我很帅。但是结果比赛输了,现实的打脸让我们开始哭泣,在女孩子面前哭泣,哭完之后和女生聊天,说都是那个人的错。其实大家都在说是对方的错,因为他们启动了他们的自我服务偏差,我们不断的推诿,我们不断的展现“自我表露”,企图去改变他人对我们的刻板印象,但是事实上我们做了什么呢?我们去体会去品味小张给小李的评价,小李是不是这样的一个人暂且不论,我们知道的是小李在我们心中好像是这样的,除非我能跟他聊得更多,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自发性特质转移”

        小学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我在列车上被三个黑衣人追杀,这个梦有点像柯南的贝克街的亡灵,我每次醒来都会仔细回忆这个梦,然后我在不断的想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第二天醒来这个梦似乎更加真实了,我看到后面的东西。我相信浏览到此处的各位也发现了这个现象,自己会给自己的梦弄一个结局,或者说延伸了自己梦的长度,但是自己并没有感觉到。因为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我们其实醒来的时候对于我们的梦非常模糊,如果说这个梦非常真实的话,那么后天的构造一点没有缺少,也就是我们给自己添油加醋并且不知道,误导信息效应完全的解释了这一点。

        记得小的时候,那会儿奥特曼真的很出名,虹猫蓝兔七侠传也是我们的武侠梦。我们有着匡扶正义的心,影视化的剧情带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给自己进行了角色扮演,我有能量,我有长虹剑。这里是因为我们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但是我们在不断的长大,态度影响行为这个准则却重来没有失效,比如我知道犯罪会坐牢,所以我重来不做损害国家利益人民权益的事;同时我们也知道,鞭炮不要放进下水道不然会被炸。这个东西是经验建立属于我们稳定的态度,而这个态度恰好推动了行为。

初中

        记得我初中的时候,由于发现了自身确实长得不怎么好看,所以很自卑,我刚开始几乎没有朋友(后面有了很不错的伙伴),所以我像乞丐一样很珍视他人对我的一点点好,我会掏心掏肺的回报他。我很渴望成为其他人中所谈论的一员,所以我不断的痛苦却快乐的“帮助”着他们。

        我会跟他们一起玩,扮演者小丑的角色,当然不是阿蒂克斯·芬奇所讲到的那种小丑,我需要取乐于他们。我活的很痛苦,但是我感觉收获到了友谊感到很开心,我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他们的索取却开始变本加厉,但是我越来越无法拒绝。因为当人一旦开始妥协一部分,后面的东西你就不再那么抗拒,大概率会去做更多的事情。如果把做事当做一件事设置为一个参数p,那么最后你做的事情应该是(1+p)^n,也就是复利效应的一个雏形。这个东西在心理学中叫做登门槛效应,如果不学会拒绝,那你就得自己承受;或者说贪图小便宜,最后引来的巨大付费。

        在这样一个角色扮演不久之后,我发现了我似乎应该拥有我为核心的圈子,不去刻意结交朋友,但是保持着自信与从容,就像刚才所提到的安全型自尊。

        有了学习,有了考试,成绩也开始变得重要。考完和同学之间核对答案,我开始展现自己的选择性接触,因为有道题很难,我们持有不同的答案,无论对错我都会认为自己那会儿是对的,因为我需要给予自己巨大的勇气,给自己考完后疲惫的心一些快乐的芬芳。

高中

      一个很暴力的地方,至今为止我没有发现比它更让我恐慌的地方。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因为交钱、因为学习能力而在一起。有一个同学因为我问了一句“那个班的女生是不是你女朋友”,他让我闭嘴然后告诉我,他一个电话能让社会上的好兄弟来跟我聊天。当年瑟瑟发抖的地方,我现在仍然保持警惕,因为我很担心会被弄。这个与生俱来的攻击能力总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事实上遗传学研究表明,这类叫做“工具性攻击”(还有一个叫做敌意性攻击,就是一个人愤怒了所以想揍人),希望显示自己的支配性的人群特质是来自于基因,例如说睾丸激素、不良饮食,也有统计说来自于童年时候的家暴或者说性虐待。

        但是,为了在高中“苟延残喘”的话,我们有时候不得不从众,在我们生活中最从众的现象就是打哈欠,我现在正在看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中的几幅打哈欠的图,同时带动了我一起打哈欠,我们也有变色龙特质。比如一大群人在抖腿你也会跟着抖一下,当然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不过在精神病院里面,有盲目模仿自杀的现象发生。萨达姆死亡的时候也有5个国家的男孩绞死了自己。

        在从众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和人的情感距离,这些人所代表的权威性,道德性会引发我们的从众程度,有点像数据挖掘里面的相似度。越权威,情感距离离得越近,道德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我们都愿意去从众,就像我们喜欢做善事。但是善事真的是我们自发去做的吗?利他还是利己,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善事都是好的。因为从利己角度讲,我们会感到快乐,因为我们做的一些事情被得到了认可;从利他角度讲,他们也得到了帮助。

        研究表明做善事的人大概处于两种情况是知道这个对于自己有好处(获得内在回报),是他们知道这个对于他人有极大帮助。

        但是从众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还是因为我们人生来孤独,我们渴望获得别人的关注和喜欢,同时我们觉得他们可能了解的更多,更有益于我们做正确的事情。我们的从众是因为我们的人格,我们的文化以及我们处于这个社会圈子里面的角色。

        但是应该从众吗?我觉得如果能保持独特性那就没必要去尝试从众,或者说我们在某部分的用户故事下有着自己作为行为Leader准则,而另外一部分我们需要去学习需要去了解且不再那么权威的时候,我们应该擅长从众。

        前几天看完了《杀死一只知更鸟》,看过的朋友都知道,那会儿的黑人是近乎没有人权的,他们可以被陷害,可以被不公正对待。这让我想起了《十二罗汉》的剧情,一个人提出了异议之后,其他人似乎也开始反思这个过程。但是《杀死一只知更鸟》最后还是给黑人判了死刑,只是陪审团的思考过程,让我想到了一些东西,这个被我们称作一致性的东西,这个东西暂时的被打破了。这个当然也算是从众现象的另类解法,或者叫做背叛多数派

大学

        非常感谢我的专业课里面的《管理学》,因为罗宾斯在很久之前就告诉我们单数容易做事,因为总需要决策。《社会心理学》也告诉了我们人多未必力量大,甚至于《设计冲刺》也提到了团队组建的问题,《史玉柱自述》里面也提到了二次决策。就是一个产品经理在产品开始之前进行设计,但是需要责任人“背锅”,背锅意味着你要负责你的KPI,也意味着你可能要背绩效C。所以我们在一个群体里面的时候,我们的责任是模糊化的,我们可以做出不用负全部决策的责任,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服务偏差帮我们逃避掉应该负的责。

        所以我们群体在失控,当一群大学生计划一个表白现场的时候,表白的那个人到底做了多少事情呢?其实不一定有策划出的主意多。但是学校按照校规校级开始惩罚人的时候,那么表白的那个人要背锅,而其他策划的人则成了法不责众的人,或许这个例子不是很清晰,我换一个我城市发生的事情。

        萨德的部署,乐天玛特在中国封禁,我家乡有了两个乐天玛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群人的劣根性贪图小便宜,以国家大义去危害社会治安,最后乐天玛特过的很凄惨,当然在我以前的看法里乐天玛特活该。但是这群人完全没有背锅,他们获得了一部分食材,他们节约了一部分钱。法律层面上这个过程是违法的,但是没有受到处罚,他们成功的做到了“风险转移”。

        从小到大,班上总有我不喜欢的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因为我常常在嫉妒他们比我帅,所以偏见产生了。偏见学术上称为对一个群体及其成员负面的预先判断,也是刻板印象的负面判断。(刻板印象有好有坏)同样的我们的内群体对于外群体也常常存在偏见,就感觉他们群体没有我们群体好,社会同一性理论解释了这个过程。除了机器学习以外,我们也喜欢给其他人进行类别化,我们会说他们这个群体是社会人,他们那个群体是学霸,他们这个群体很聪明,他们那个群体很优秀。

        同时为我们会夸大其他人,就比如在大学里面有个同学确实很厉害,写代码确实很棒。我会觉得他很聪明,很厉害,可以不动脑的学习。甚至于他长得黑我们都能联想到他皮肤健康,尽管他此刻正在医院输液而且患上了相思病。这是源于一些人的独特性,他们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我们会更加相信他其他方面也是出类拔萃,当然我们也会因为一个人很差认为他同样很差。

        所以由于独特性,由于刻板印象,注定了这个社会不是一个公正的社会。长得丑的势必在于求职上需要花费更多,结婚未孕的女性同样比其他女性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大学外面的餐馆是真的不错,便宜实惠。所以我们老是喜欢去吃那几家餐馆,但是餐馆里面老是有“江小白”的广告,就像“奇葩说”节目里面老是喜欢说“黑鲸,一个很想红的新潮牌”,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广告在说服我们。当我们走出去的时候买耗油,老会想到“海天耗油,一招定鲜”,当我们路过“黑鲸”的时候,我老想去看看是不是真的很潮。他们在通过外周路径说服我们,而中心路径说服则是有理有据的陈述事实。

         我们在荷尔蒙分泌的时候,就开始对于异性有了喜爱。(当然有部分也喜欢同性)我们常常说“始于颜值,忠于才华”,其实不全是真的,外表的吸引性会占据一部分,但是据样本调查分析得出,人们更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比如都喜欢旅游,喜欢看书就像我们所说的三观。但是异性相吸是假的吗?其实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部分的不同确实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不一样和幸福感,也会更加吸引人,当然只是少部分不同。不过,才华这个特质是真的很有必要,因为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告诉你即将相亲或者见到的异性多么多么有才,是什么成功人士的时候,你会心里面给他加分,就跟前面提到我的大学同学那个例子一样。

        不过,恋爱是很甜蜜的,爱情是可以成长的,因为我确实很丑。但是女朋友看多了,也就习惯了我的丑,她的审美标准就变成了我这样的人。所以我们会在时间的推移下更喜欢我们的另外一半,当然目前社会社交软件过于繁多,在前期没有抓住她的心,那就很糟糕了。

        同时,当有人喜欢(非恋爱)我们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喜欢这个人。就比如说我跟我的好兄弟,你跟你的闺蜜,因为相互认可所以会更加紧密。当然如果大街上有个人找你要微信(不是那种地铁站门口让你扫描给你发气球那种),你会觉得自己的魅力得到了证明,你会很开心,当然如果你的另一半没有在旁边的时候你肯定也会给她的,不过我没有被人要过微信。

未来

        七年之痒这个东西是存在的,就像题目写的相伴之爱。爱在心理学中,分为激情之爱、愚昧之爱和相伴之爱。激情之爱就是我们的热恋情侣,我们每天说“早安晚安我爱你”是发自内心的,但是更多的是那种亲密的感觉和热恋的甜蜜,就像晒朋友圈一样自然。愚昧之爱就是我们常说的婚前试爱,由于性生活带来的享受在情话中给对方承诺,若是有一天有一个人得寸进尺,这种关系就会中断。而相伴之爱就更像我们所崇拜的金婚,在一起久了就不光是婚姻的甜蜜,而是家人的亲密了。曾经看到过一篇父亲写给孩子的信,里面提到了大概这样一句话“孩子,我跟你的母亲并不是亲人,只有你是我们共同的亲人。我和你母亲都很爱你。”,所以相伴之爱更像是我们都是亲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