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孩子的课,时不时看看亲子学习群,看到刚入群妈妈的现状,还有各位师姐耐心回答,但有些妈妈也是固执,不肯听话去学习,怎么能让孩子听话呢?想起大猫妈妈讲的,你诅咒孩子多久了,就找出来,分享到群里。孩子的暑假课终于结束了,利用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继续巩固能量,慢慢的影响孩子。
下面是从庆妈妈那里复制来的。
回忆起来,多年以前我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诅咒",那是我所谓的激将法、提前预防法,各种设障,害怕孩子吃亏、受挫……孩子也搞了紧张极了,致使"诅咒"应验,儿子常常很怕我的"诅咒",说妈妈是巫师,活在慌乱之中。
其实自己内心总怕"输不起"的惯性动能支配着自己。控制着儿子。
以下是分享的文章,引以为诫: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美国奥勒冈州的波特兰有一位牧师和他的太太。他们有个儿子,这儿子带给他们许多烦恼。不只如此,这儿子离家出走、断绝音讯已有三、四年了。牧师于是找了一位心灵咨询师,把他心中的苦楚告诉对方。
简单沟通之后,这名咨询师看著他说:“你已经诅咒儿子多久了?”
牧师十分讶异,他说:“你说我在诅咒我儿子,这是什么意思?”
咨询师回答说:“所谓诅咒的意思就是,口说与心想另一个人的不是。刚才你所说的,都在告诉我有关你儿子的不是。你这样诅咒你儿子多久了呢?”
这位牧师低着头说:“是的,他一出生我就开始诅咒他到现在,对他,我从来都不曾说一句好话。”咨询师说:“结果是无效的,对吧?”牧师回答:“是的!”
于是,咨询师说:“我现在请你和你妻子给你们一个挑战。什么挑战呢?就是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当你们想到这个儿子时,都要祝福他,而不是想到他的不好之处。我要你们祷告,求上天赐福给他。当你们一说起儿子时,我要你们记得他好的一面,只说他的好话。”
牧师回家后,把这事告诉太太,他们同意这咨询师的意见,也愿意这么做。当他们为这儿子祷告时,他们求上天赐福予他;当他们谈起儿子时,他们尝试着记起并谈论儿子的优点。从此,他们每天都持续这么做。
大约到了第十天,牧师正在书房念书,电话响了。是的,电话的另一端竟然是那位儿子!
儿子说:“爸爸,我真的不确定为何我会打电话给你,我只想告诉你过去一个多星期,我一直想到你和妈妈,还有我们的其他家人,所以我心里很想打电话给你,看看你们最近还好不好。”
这位父亲激动的说:“儿子啊!我真的很高兴你打电话来。”
他们在电话中聊了几分钟,然后父亲问:“我不知道你心里怎么想,但周六我们要不要一起吃个午餐呀?”儿子欣然答应。
周末午餐时间,这对父子见面了。这位儿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留着一头又乱又长的头发。过去,父亲肯定会严厉苛责儿子,然而这次,父亲以接纳的态度面对儿子,在心里祝福他。他问儿子问题后,他就听儿子的回答。儿子说到一些对的地方,他给予肯定。
午餐约会快结束时,儿子望着父亲说:“爸爸!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过我很享受今天和你在一起的这段时间。”
父亲回应说:“儿子,我也很享受和你在一起啊!”
儿子说:“嗯!爸爸,我想今晚在家里过夜好吗?就今晚而已,我想看看妈妈和家人,还有我那张旧旧的床。”
父亲说:“当然可以啊!我们很高兴你能和我们在一起。”
那一整天,父亲心里惊觉,当他停止诅咒儿子,而以祝福代之时,情况就有了如此极大的改变。
那天晚上,当儿子躺在他自己的床上时,父亲来到儿子房间,坐下来对儿子说:“孩子,过去这么多年来我对你很不好,你愿意原谅我吗?”
儿子说:“爸爸,我当然原谅你啊!”然后他就拥抱了他父亲,他们父子的关系从此开始和好。
然而,他们和好的关系真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这对父母开始为儿子祝福时开始的。
我不是很理解这是什么原因,但当我们愿意祝福他人而不再咒诅他们时,上天也会看重我们的祝福。我们种的是什么就收成什么。
如果我们撒下咒诅的种子,我们就收咒诅;若我们撒下祝福的种子,我们的收成就是祝福。
回到生活中,故事里的“诅咒”究竟是指什么呢?
谎言
很多家长会为了挣脱孩子的纠缠而撒谎,同时认为孩子都很好骗。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可以发现我们许多错漏的细节,而这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像个累赘,此时的负面情绪会有:失落、安全感缺失、自卑、失去信任感。
束缚
有时候,家长要求孩子听话,树立很多的要求,并不是为了孩子好,只是为了方便自己。比如家长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强迫孩子跟随自己的想法、做法,而且很自信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的感觉一定跟自己以一样。可有时这样的自信会让家长逼迫孩子做一些违心的选择,否则就是不提听话,孩子作为无法自主的个体,这种时候“听话”会变成紧箍咒。此时他们的负面情绪会有:愤怒、不满、压抑、抱怨。
不沟通
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个朋友,也是孩子最重视的朋友,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能与家长随心所欲的沟通,相互理解。许多家长很喜欢说:“我知道你想什么呢?我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可人一旦成长,改变是必然的,这也是我们都嘲笑自己儿时做过的种种傻事的原因,而家长们也用成长后的想法要求孩子不要做那些“傻事”,同时又自诩“理解”,很容易造成孩子封闭自己,这种时候他们的负面情绪会有:孤独、悲伤、无助、失落。
无用的对比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关键在哪;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以自己的速度成长。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求全责备,带给孩子的是负面信息,让孩子怯弱、抑郁,甚至产生厌世情绪。别瞧别人家的孩子,大胆为自己的孩子喝彩,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乱贴标签,轻易断言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请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驱除心中自卑的阴影。
其实,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关系都是这样,上司对下属,先生对妻子,公婆对媳妇,父母对儿女……你愿意收到祝福还是被诅咒?
若我们改变心中想法和对人说话的方式,尤其是当我们总是心系对方优点,或者想到对方的缺点就开始为对方祝福和祈祷,我们会在一段时间后惊喜地发现,对方的状况或彼此的关系已经在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