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耍赖,惹得宝钗的丫鬟莺儿奚落了他几句。
又想到自己和宝玉的差别待遇,他哭了。
按说,贾环应该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是封建宗法制度的受害者。
然而,事实上,无论是书中的人物,还是书外的读者,向其表示同情的寥若星辰。
他的处境,他的人格的形成,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外因。
我们继续来看,贾环从薛姨妈处被宝玉撵回来后,其生母赵姨娘的表现。
贾环为什么不继续玩游戏了呢?
因为他被莺儿说哭之后,恰好宝玉也来到了薛姨妈处。
宝玉道:“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你别处玩去。你天天念书,倒念胡涂了。比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弃了这件取那个。难道你守着这个东西哭一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来取乐玩的,既不能取乐,就往别处去寻乐玩去。哭一会子,难道算取乐玩了不成?倒招自己烦恼,不如快去为是。”
所以,可以说是被宝玉撵回来了。
宝玉显然是一番好意,这番解释也很有哲学道理,然而贾环并没有听进去。
宝玉做得对,当时的气氛已经被破坏了,勉强继续玩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不过,贾环还是依宝玉之言离开了这里。
他为什么这么听宝玉的话呢?
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贾家有这样一条规矩。
宝钗素知他家规矩,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
但是,虽然有这么一条规矩,宝玉却并不要人怕他,因为他对兄弟之间的关系,并不太以为意。
宝玉心中有这么一条奇怪的理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此比较注重亲姊妹和表姊妹之间的关系。
可是,贾环还是有些怕宝玉,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原因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宝玉背后有贾母溺爱。
是以贾环等都不怕他,却怕贾母,才让他三分。
其实,宝玉背后不光有贾母,还有王夫人啊等等。
宝玉有人疼爱,那么有人疼爱贾环吗?
目前为止,我们看不出谁在关照贾环。
不对啊,贾环的生母赵姨娘总不会不疼惜自己的儿子吧?
我想赵姨娘应该也是关爱自己的孩子的,悲剧地是她肯定不知道怎么去爱。
贾环回家后,娘俩的表现让人不禁心痛。
赵姨娘见他这般,因问:“又是哪里垫了踹窝来了?”
贾环的生母赵姨娘是贾政的妾,贾政是贾环的爹,宝玉和贾环同父异母。
把这个关系厘清,方能更好地理解封建大家庭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然后,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垫踹窝”的意思。
“垫踹窝”,本意是垫在地面上被人践踏出来的坑窝上,引申为供人践踏,代人受过的意思。
赵姨娘比较好的地方是能够发现儿子的情绪不对,然而她的处理方式却让人不敢恭维。
按说,她应该首先安慰儿子,然后再弄清原委,公平论断,认真教育。
然而,她并没有。
贾环还没有说怎么回事,赵姨娘就认定贾环在外面受了欺负,而没有想到有可能是贾环自己的过错。
果然,她的这种“罪人”不“罪已”的神逻辑,导致贾环也就顺着她的思路撒谎了。
一问不答,再问时,贾环便说:“同宝姐姐玩的,莺儿欺负我,赖我的钱,宝玉哥哥撵我来了。”
切记,在孩子未成年之前,他是非常弱小的,是极度依赖父母的保护的,也往往会不自觉地讨好自己的父母。
很多小孩撒谎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和父母的“培养”分不开的。
比如,有的孩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其父母又喜欢高分,为了不受到父母可怕的“冷脸”,换来父母的笑颜,不惜修改分数。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是父母用自己的权威和强大,胁迫恐惧而又弱小的孩子,做着父母喜欢的事情。
如果孩子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不了,只好通过撒谎或者作弊来赢得父母的认可。
比如在这里,贾环立刻“心领神会”地明白了赵姨娘的想法,迅速和母亲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把错误统统归到别人身上。
必须要说的是,当时的封建制度对赵姨娘和贾环的确是不公的,但在和莺儿玩游戏这件事上,就事论事的话,是贾环自身“耍赖”才导致被莺儿“怒怼”。
此时,在赵姨娘的引导下,这对母子,默契地一致向自身之外找原因,完全忽略了明明是自己授人以柄。
贾环在此撒谎了,明明自己赖别人的钱,却说别人赖自己的钱,明明自己让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了下去,宝玉让他离开,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处理方式,而他却又用了“撵”字,来强调自己受到了“欺负”。
接着,赵姨娘不但没有仔细追究贾环的话是真是假,就简单认定为真实,而且说出另一番更可怕的话来。
赵姨娘啐道:“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哪里玩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
“啐”自己的儿子,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母子之间都不能平和地有尊严地沟通,很容易让贾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失衡,学不会如何和这个同时充满善意和恶意的世界和平共处。
赵姨娘又说贾环去薛姨妈那里玩是“上高台盘”,则又是强烈暗示贾环,自己低人一等。
薛姨妈是谁?
王夫人的亲妹妹!
王夫人是谁?
贾政的正妻。
赵姨娘是谁?
贾政的小妾。
王夫人和赵姨娘之间的关系,可想而知。
赵姨娘,可怜矣。
贾环,可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