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火了,几日前一个平常的工作讨论会上。
说起原因,很简单。在单位的工作业务讨论会上,每位参会人员就一问题,就事论事各抒己见,在我谈自己的看法时,一参会者打断我的话后长篇大论说他的观点,我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他直接说:“这个问题,是你懂,还是我懂?!”放在平时遇到此情此景,我会一笑而过,任由他去。也许是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心烦气躁;也许是话题敏感,各自立场不同;抑或是我内心脆弱,感受到对方的蔑视。总之,那一瞬间我发火了,我所谓的发火,只是回了对方一句话而已,“是的,你懂,你什么都懂”,虽然语气平缓,但表情一定很差。这是一次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交流和沟通。
事后,我回忆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那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文中说到,大多数暴力沟通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我知道了,这次是一次暴力沟通。
平常日子里,人们相互交流,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是抱着伤害对方或是惹怒对方的想法,到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说出来的话确实伤人,用词的不当,语气上的否定、指责和无礼,任意打断对方的话语,毫无根据或故意歪曲的评价和结论,这些对的情感和精神上的伤害不亚于肉体,有时会比肉体伤害潜伏的️更长、程度更深、破坏力更大。
“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文章中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那么,让我们读一下这本书,达到作者的初衷,就是“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让我们既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且倾听他人。”
让我们体会一下暴力语言和非暴力语言的区别。假设有一位丈夫,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很晚回家,而且总是带着一身酒气回家,回到家里了,发现门被妻子反锁了打不开,妻子火冒三丈对他说: “死鬼,天天喝酒,天天喝酒,就知道喝酒?这么晚才回来?你死哪里去了?你还不如死外面别回来了”怎么样,这样的语言有点常见吧。那如果用上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精髓,会说出一些什么样不一样的话呢?
如果尝试用这样的表达,会不会更好的管理双方情绪,更好的引导这位丈夫迷途知返?“老公,我看到最近这两个星期,你总是要十二点多才回家,打你电话你也不接,回到家不洗澡倒头就睡。其实我一个人在家内心是一直焦虑的,我需要安全感,我需要一个健康的你,所以未来这一周你愿不愿意下班之后就尝试先回家,跟我一起做饭?”
刚才这段话,如果这个丈夫是有良知的话,就会开始改变自己了。因为他明确的听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客观的说出观察到的事实让对方心服口服。"我看到最近这两个星期,你总是要十二点多才回家,打你电话你也不接,回到家不洗澡倒头就睡”。第二个要素,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对方和自己内心链接。我的内心感受到了焦虑。其实我们总是怪对方不理解你,原因就在于你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个时候当丈夫知道自己带给妻子是这样不好的感受,或许可能就会给予对方一个拥抱,马上道歉说对不起让你担心了。第三个要素,提出自己的需要。妻子需要丈夫更加健康的身体。其实这位妻子为什么会生气,其实就是在于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丈夫,不然如果没有这个需要的话,如果他不关注这个需要的话,这个丈夫喝酒晚回家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第四个要素,说出具体的请求,明确了未来两个人为了改善这件事情,可以尝试着做些什么。希望他早点回来一起做饭,有时候我们觉得对方难以改变,完全也是没有尝试着给予一个清晰的行动计划。如果对方知道未来我们为了改善这段关系,可以尝试着做的事情具体是什么,当对方开始做了,这件事情或许就不是问题了。
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精髓。“语言是窗户,否则它是墙”。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语言都是一扇可以透过光亮,看到阳光的窗户对吗?而不是一个把双方都隔开的墙对吧。
回到最初谈的那件事。第一,会议中对方没有在我陈述时打断我的话。第二,对方是在我表述完自己观点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三,他在表达自己德观点时,没有否定我的语气。如果上述四点都没出现,那么我不会有任何不舒服感觉,我们的探讨和交流就是良性的也会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如果,我意识到对方有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那一刻,我直接提出自己的内心需求,那么也不会有被轻视的感受。
通过这件事,我对沟通有了新的认识。此刻,这本书静静的呆在我面前,等待我的拜读,我想自己一定会有新的和更有价值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