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蜗牛与黄鹂鸟》到现在,终于看到李臻言和方小莴要踏上前往巴黎的旅途,即将展开人生新篇章,离自己的音乐梦想又更近一步,不禁有种如梦如幻之感。
遥想第一集的李臻言,还是个有坐飞机恐惧症,被老师抛弃的愤怒大学生,身为钢琴系优等生,却要放下好不容易练成的技术,转而走上指挥家的道路,这真是个奢侈的目标。
但仔细想想,又有多少中国学子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呢?
我们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前面十几年离不开原生家庭的指点、引导,进学校又是接受统一的基础教育,总要什么东西都碰一遍、试一遍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
在大多数人的童年里,钢琴啊、艺术啊这些并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高考——有人说这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制度,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这是比所谓的音乐梦想更为沉甸甸的存在,是我们逃不过的现实。
因此,考个好大学就成了头等大事,以至于我们没空考虑整个的人生,等真正进了大学才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才开始从头再来,这才开始为自己而活。
李臻言也是进了音乐学院到了钢琴系,才回想起多年前那个欧洲指挥家送给他的指挥棒,然后不断挣扎、拼搏,排除万难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成功赶赴巴黎,让梦想一点点照进现实。
作为观众一路看下来也觉得很扎心,我听过身边太多类似的例子,在大学里转专业的、跨专业考研的、还有辍学创业的、多年工作之后换个行业重新出发的……等等不一而足。
从客观的现实角度考虑,他们无疑是不明智的,换专业不是说换就换这么简简单单的事,这意味着要抛弃你从前多年的积累——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你寒窗十几年考下来的大学,不能给你丝毫的帮助,反而成了拖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和过去割裂。
假如你像李臻言一般骄傲,转换人生航道完全只是出于热爱,并不考虑半点现实因素,那你就必须做好准备承担未知的风险——你很可能失败,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梦想没追到,把本来拥有的东西也给弄丢了。
所以有句话很流行——追梦,年龄多大都不晚;听起来励志,但更像是句辛酸的安慰,到底如何承担梦想的代价?这简直是道无解题,永远让我们陷入投鼠忌器的困局里。
最后没想到,居然是方小莴爸爸的几句话感动了我,他谈起女儿小时候学钢琴的经历,起初竟被老师盖章为没天赋,这对一个艺术人才来说无疑是致命性打击,放在普通家长身上可能就不会再让孩子学了,但小莴爸爸没放弃,他继续让小莴弹,没天赋也罢了,只要快乐就好。
是啊!只要快乐就好,一语惊醒梦中人。如果在追梦路上还有那么多顾虑,说明这可能不是真正让你感到快乐的事;
紧接着小莴爸爸又问李臻言,如果以钢琴为职业,是不是就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去弹了?
这个问题就像很多人说的,把爱好当工作,爱好就会被摧毁。可李臻言却也轻松答道:一个人真正喜欢的东西,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她都会坚持下去的。
一席话深深震动了我,现在的他,俨然是一个通透、勇敢的追梦者,绝不是当初那个迷茫少年了。
这让我想起《月亮与六便士》里那个抛下优渥生活去追寻梦想的画家,画到潦倒落魄也要画,直到油尽灯枯;
原来我们都太高估自己了,其实梦想和现实哪有我们选择的份呢?一切都逃不过命运驱使;真正的天才从不做选择题,他只会被灵魂最深处的使命感鞭策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