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71030
今天学习了论语《为政》篇第十二章:“子曰:君子不器”。
何为“器”?是与道相对应的。孔子在《易传》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此可见,道是无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质都是器,不仅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运动、发展的总规律,是无形的。按照老子《道德经》来说,凡事都是辩证统一的,有无相随,器去道显,道器不离,无形的的“道”,就存在于有形的“器”之中。
何为“君子”,原意是君王之子,后多指品德高尚,仁义之人。孔子解释“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拥有手艺,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要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领悟冥冥天道,从而“不惑”,“知天命”,以不变应万变。在孔子看来,只有悟道,修到天道与本心为一,才有信仰,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现实中,不器而悟道之人少有,我所尊崇的王阳明堪为典范。福州有所“格致中学”即来自于阳明先生的“格物致知”。“致良知,事上做”,道来自于现实中的磨砺,从事中来,到事中去。悟道之人必是个情商很高的智者。如刘邦,48岁起事,最终打败项羽,他归因于善用人才,他自谦运筹帷幄不如张良,统领军队不如韩信。从不居功自傲,把成功都归功于他人。我也曾见过身边很多出身贫寒的大老板,有些人小学都没毕业,但可统帅一众研究生博士,生意做到世界各地。我说他们是社会大学的博士生豪不为过。我认为他们都是“不器之君子”,为人处世之道,体现在他们的高情商中。
由此,延伸到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学会做人,比仅学会做事要重要的多。不能光是看重文化方面的学习,更要注重孩子的品德,为人处世的情商方面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要让孩子对人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看法,而不能只是一个点,一条线,而要形成一个面。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今后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与万物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只有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我也发现身边有些家长,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让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孩子在家什么也不做,什么也无所谓,连见到长辈最基本的礼仪都没有,慢慢的孩子只会成为一个无用之“器”,这样的教育是本末倒置,终将是失败的。
教子不“器”,方为“不器”之君子,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