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被灌输着,这世上没什么可怕的东西,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心念。高中很长一段时间,我脑海里回响的都是罗斯福的那句“无所畏惧,除了畏惧本身”。
前不久和好友程安聊天,聊到关于“惧怕”的东西。我问:“那你怕什么呢?”
她说:“怕物是人非的梦境,怕熟悉的亲人变得疏离。”她给我讲她亲人的故事,诡异绮丽似一场幻觉,又如此真实可触。
想想自己,惧怕的东西也有一些:怕狗,怕电闪雷鸣的夜,怕真心不被相待,也怕密友之间的猜忌。
可再一想,因为有惧怕,所以会更懂得珍惜现在的拥有。比如,在没有狗出没的公园和草地,我会格外惬意;遇到晴天会心情极度舒畅,我很珍惜和好友一起聚会的时光;至于真心,也应了那句“晚点遇见你,余生都是你”。
以前,遇到喜欢的衣服,不敢买,怕自己撑不起来,想想最顾忌的竟然不是自己穿上后的样子,而是怕给衣服自带的气质减分。
遇到喜欢的人,不敢追。那个遥远的人光芒太盛,怕他看不到我的好,也怕他在意我的缺点,当然最怕的,是他从来没有发现过我的存在。
就像遇到质量过大的天体,就连光线都要拐弯一样。
后来,慢慢发现,那些小的惧怕,正是我这些年奋斗的动力来源。
再后来,走走停停,终发现,美,本来就是有点凛然的东西,这份凛然里,包含着慌张与无措。
感动,本来就是会令人颤栗的瞬间,这份颤栗,仿佛从心底均匀冒出一丝丝冷气,揪着你,却又让你无法释怀。
(二)
曾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男生暑假跟团去美国波士顿旅游,特意去膜拜了心中的殿堂——麻省理工学院,并在学校书店买了一款MIT经典帽衫。后来旅行团去哈佛大学,他一时兴奋打算跑去卫生间换上,成为一个“在哈佛出现的麻省学生”。可在卫生间犹豫了很久,越想越心虚,终于放弃。后来,他说:“有些事,的确不是你能装得起的。”
几年后,当他作为一名交换生来到波士顿学院的时候,骄傲的穿上了BC的帽衫,虽然不是MIT,但心里无比坦然。
人们不会知道,那次游玩过后,为了让自己变得“名副其实”,他在背后下了多少工夫。有时,内心惧怕的东西,会默默激励你变得更好。
黄永玉在《从塞纳河到翡冷翠》里曾写:“任何环境或一个人,初次见面就能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你必定是爱上他了。”
记得两年前,去央美看一场画展,有个作品是关于逝去的爱人,作者将他们记忆的只言片语写在玻璃瓶里。也许,那就是作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一排排一串串,玲珑剔透,蔚为壮观。
其实,承认这种惧怕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软肋。慌张也好,无措也罢,因为惧怕,得到后,你会更加珍惜。
昨天看《小别离》,有这样一个情节,朵朵的妈妈对琴琴的妈妈说:“有些事是不敢想的,即使她考上了好大学,毕业了工作了,我还是会怕她的上司有没有为难她,同事对她好不好,以后她谈恋爱了,万一遇到一个她特别喜欢而我们不喜欢的怎么办,万一那个他对她不好又怎么办。”说着说着,竟着急地流下眼泪。
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本就带着一连串的惧怕在成长。努力的人怕付出得不到回报;父母怕孩子被带坏缺乏独立思考,成年人怕人云亦云和随波逐流。
(三)
这几天在读张怡微的新作《情关西游》,很有感触。
如《西游记》所说,“人生在世,各有斯业,是即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
书的序言中提到,孙悟空花果山称王,既有权利,又有自由,何不快哉?然而,他想到自己有一天终有一死时,“忽然忧恼,堕下泪来”。死亡,是每个人最贴己的有限性。
他先“畏死”,但等求到“不死之方”后,仍觉不放心。经历了西行的磨练后,才渐悟:“灵山只在汝心头。”从而超越生死心魔,进入永生之境。
看到这里,反而有些释然。连孙悟空都要经历这样一个畏死的过程,我等凡人有何不能承认心有惧怕呢?
提到西游,也不由想到《大话西游》那部电影。最近朱茵接受一个采访,被问及:“你好像除了紫霞仙子,没有什么角色可以让观众印象深刻。”
她笑着回答:“那也很好啊,哪怕我只让紫霞仙子住在你们心里。我那时25岁,特别喜欢紫霞的性格,也喜欢那个为爱无比勇敢的自己。”
是啊,在电影里,紫霞曾骄傲地宣布:“从现在起,这座山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也包括你。”气贯云霄,俨然一个童话。
虽然现实是:这世上,没有什么真正属于你,包括你自己。
可哪怕她对待爱情如此无畏,还是有惧怕的东西——那便是至尊宝的真心。想来,得不到与怕失去,从来都是人生无奈的两大难题。很多人终其一生,求而不得,爱却别离。
这样看来,成长,其实是一个很痛的词,它不一定会得到,却一定会失去。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惧怕,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