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融合与创新
西方哲学的传入要从19世纪的传教士开始,因为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力量逐渐衰落,而同时期的欧洲却在军事、工业、商业方面快速增长,中国学者长期以来的优越感也随之消失。戊戌变法的失败,更是加速了中国哲学家的衰退。这一时期的两个人值得记住,一个是严复,一个是王国维。
严复早年去英国学习,在那里阅读了大量的人文书籍,回国后翻译了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斯宾塞《群学肆言》、约翰.穆勒《群已权界论》、《名学》、甄克思《社会通诠》、孟德斯鸠《法意》,特别是中国当时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国人对自己古老文明的优越感丧失。
王国维与严复不同,他是西方哲学的研究者而不是传播者,在进行了一段研究后,王国维还是专心来研究中国哲学,因为在王大师看来,西方哲学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整个20世纪来看,真正看懂西方哲学的,王国维算一个。
当然中国哲学家之所以称得上哲学家的人总能善于学习别人先进的思想,所以在20世纪初,中国哲学家是比较虚心的接受了西方哲学中的逻辑分析法部分,我是学习过一点佛学中的逻辑方法的,虽然佛学的逻辑法比较隐晦难懂,但佛学的逻辑学部分更彻底更高级。但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法更容易掌握和操作。在近代社会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人文思想逐步退化,西方哲学特别是逻辑学方法更适合这个时代的总体发展。
中国人在20世纪前50年经历的苦难太大了,而中国哲学在这个时候也受到过空前的质疑,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将中国哲学贬低的一无是处,把西方哲学家捧上天,这是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满清统治200多年中中国哲学没有创新,这与满清过度追求中华正统的情结分不开,因为是异族,满清政权对中国传统思想是既羡慕又害怕的,所以他们就不断的通过强化汉学,来宣示可以做中国文化的正统。他们重用守旧的汉学家,有人说,清朝的汉学比汉学还汉学。
2.新中国成立前100多年中,我们在外国的枪炮下经受了太多的压迫,这让中国哲学仁、爱的主张经受了颠覆的打击。这一时期,更加崇尚霸权的西方力量是压倒性的,随之而来的西方哲学也更容易被纤弱的中国人所接纳。
3.改革开放让我们对财富的渴望,对实用主义的推广,对利己主义的纵容,让新中国人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又一次受到冲击,20世纪80年代的外国人在中国的地位甚至要高于19世纪80年代。这样一个时代,有钱就有一切,有钱就能证明一切,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很轻松的就被资本和资本主义操控了。
纵观上述三个方面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哲学的衰落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的作为,但我们是不是要说,中国哲学会就此消沉甚至消失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也从三个方面来说起:
1.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哲学体系能有中国哲学这样经受过3千年的不断进化和完善,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受过的冲击有的要比这个时段更长,破坏程度更大,但我们的人民总会在这个时候坚韧的坚守下来。相反西方哲学体系或者说也没什么具体的体系,就算有了体系也就是近两百年左右的事情,其可靠性还没验证。
2.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帝国很多,比现在西方国家还要强大的多,而中国哲学家早就告诫他们“好战必亡”,比如说秦、比如说匈奴、比如说元、比如说辽、比如说金。每次笑道最后的总是中华民族,因为屹立不倒的是中国的哲学思想,你战胜的了军队,你却打不败思想,你要么选择远远儿的去放牧,要么就得成为我们中的一员,历史画面总是被重复。所以说中国哲学家一直告诫统治者,不要过度追求武力。
3.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了钱绝对不是万能的,在国家和民族层面,把时间拉长,能表现出富有的方式主要是文化。这就是我们看到韩国、日本那么喜欢标榜自己是中华正统,连新加坡、台湾都来凑热闹借点东风。因为中国人最懂得“富不过三代”这个道理,因果轮回,风水轮转,而唯一不变的还是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
当我们谈论于此的时候,我们的敌对势力一定也在深刻的研究,他们也知道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定的时间跨度下,每一次文化的冲突最终胜出的必定是中国。这时候他们就会做一些工作了:
搞定教科书编辑,大肆鼓吹西方人的高尚美德;资本控制媒体,大量进行负面宣传,把中国的负面新闻无限扩大;招募败类,在网络抹黑中国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贿赂和包装一些专家学者,积极配合上述工作;甚至还拉拢了一些官员,时刻为汉奸们提供庇护。
说实话,在过去几年中我对这些行为是极度痛恨的,但今天看看这些,反倒觉得可笑,虽然这样搞会让我们不舒服,但从另外一方面,你拉拢一些败类,洗脑一些脑残对我们也许是好事呢。
所以做好自己才是关键,我们积极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学起来,用起来,发展起来。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危难的时候总是会有英雄出现,所以中华民族是个打不到的民族。中国哲学也有这样一个周期,就是每隔500年总会有圣者出现,完善经典、重新注释,让灿烂的古典哲学随时为中国服务。现在是一个全球交流的时代,中国人有义务把这个宝贵财富奉献给全人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