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二)
理解现实,接受现实,处理现实问题,既是务实的,也是美妙的。——瑞·达利欧(Ray Dalio)
核聚老师的逐字稿中有12句话提到了现实:
1、而残酷的人生现实就是这样。
2、第四个点就是现实,它是现实的,你可以去操作的。
3、一个星期的目标这个还现实一点。
4、我们来看一个现实的例子。
5、现实?这足够现实了,都足够现实的,也可以操作,是吧?
6、最可怕的是自己不敢直视如此残酷的现实,然后选择忽略。
7、对这样的现实不敢面对,然后选择忽略。
8、残酷的现实使得他每时每刻,只要是没有头脑发蒙,没有发疯,他们始终都在这么做。
9、你也扛不住这个现实呀。
10、那一般是不现实的,要经过充分准备的。
11、这是我的一个目的哈,一个现实的目的。
12、考试时候,不现实。
核聚老师的方法之所以有效,我认为根本于“现实”二字。瑞·达利欧也认为:理解现实,接受现实,处理现实问题,既是务实的,也是美妙的。
基于上述12句话,可以总结出:只有基于现实的,才是可操作的。
什么是“现实”?所谓“现实”指的就是“真”,而“真”也是核聚老师方法的本质。真的进步,真的提升,真的......
一、为什么现实是重要的
虽然有时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看起来更加重要,但只有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的目的,才是真的。
我举个例子,核聚老师说的“念起是病,不续为药”。我认为“念起”的根本就是没有立足于现实。你想,人很多的困难都是自己给自己设下的。为什么?人除了本能外,还比其他动物多了个“思想”。可这思想并非完全是理性的。
①我原来喜欢每天晚上给第二天的做计划。按理说,这绝对是个务实的好习惯,但我从做计划的整个心路历程来看,很多时候这倒成了制造问题的出处。因为做计划时总想着看能不能再多做一点;如果第二天有空,能不能把第三天的计划匀给第二天多做点......最后经常是不仅第三天的计划做不完,第二天的计划也做不好,把自己弄得很焦虑。你看做计划反倒成了给自己加压的一块心病,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做的计划,反而成了问题的出处。这块心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立足于现实。换句话说——不真!
你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硬是给一天塞两天的任务又怎么可能保质保量完成。计划的目的是让我们扎根于现实,成为务实者,而非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②出现拐点之前,盲目的去信赖强者。还有个例子,直到今天,很多成功学大师们的“心灵鸡汤”依旧被众人追捧。为什么?不能否认我们的确能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到很多,但完全盲目的去信赖别人,这也是不恰当的。把别人的方法照搬给自己,这不现实,不真!要不怎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甄选经验方法要立足于现实,要真!别人那个时代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如果生搬硬套必然无效!要始终记得,现实是任何良好结果的根本依据!
那我们该如何追求现实?追求真?
心理学上有个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说的是人做不同难度的事的动机不同,结果往往也不同。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真!我们想要进步,制定不同的目标,对这些目标不能一概而论,要以不同的动机去面对他们。
二、面对现实,首先要做到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
瑞·达利欧在《原则》中写道:“想要做成一件事就是一连串的实时反馈的循环!”
做决定→看到结果→增强对现实的理解。
按照图中就是设定目标→失败→学习提高→做成。
所以,什么是现实?还是那句话,现实就是真的!而失败后学到的学习原则就是真的,就是现实!
那如何做到现实,做到真?前提是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只有头脑极度开放,才能尽量减少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不自欺。才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而不会产生误解。这的确能提升循环的效率。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真做,很难——大道至简,不繁,很难!你想,极度透明就是不给自己有所遮掩,不给真实的自己躲避的空间。但如果做不到真实透明,我们就学不到东西。
我举个例子,就像去问老师问题。这道题目大家都会了,你不会,你是否有勇气去问老师?即使这道题目已经讲过许多遍。不敢去又是为了什么?怕招致批评?担心其他人的看法?老师以为你会了,而你不会又不问,这不就产生了误解。如果大家都能公开分享看法,而不是隐藏自己,这会减少很多很多误解,世界的运转将会变得更高效。
你看,如果做不到极度透明,这种“念从心起”又会产生。我认为,我们必须以自己认为最好的独特的方式行事,这样做一定会有反馈,必须开明的去思考问题,面对反馈。基于现实运用方法,这就是真!
这就和演讲一样,想要做到极度公开、透明,就得多练习!
三、观察自然,学习现实规律
我们再次回看瑞·达利欧的“旧事重现”的人生原则,会发现它可以用两个字总结——规律!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所谓原则不就是规律吗?
这些规律又从何而来?规律来来自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人在尝试理解任何东西(经济、市场、天气等)时,都可以从两种视角出发:
1.自上而下【宏观普适】:努力找到这些东西背后的唯一驱动法则或规律。例如,在理解市场时,人可以研究影响所有经济和市场的普适法则,如供求关系;在理解物种时,人可以集中了解基因密码是如何对所有物种发生作用的。
2.自下而上【微观特殊】:研究每种具体情况及其背后的法则或规律,例如,小麦市场独特的法则或规律,或者使鸭子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基因序列。
我们为什么需要规律的指导?因为人不像其他物种那样生活简单,仅仅满足于本能需求。人还会思考什么是好是坏,人往往会迷失在这种真实的事实和自己想要的事实之间。举个例子:没有谁能长生不老,这在现在是个公认的事实,可还是有人想要产生不老,这就是个人想要的事实了。而规律这时就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通过观察其他动物,我们能发现包括人类在内的最高层次的规律,假如人类只是局限于自身的话,就不会清楚的看到他们。只是观察一个物种去尝试理解普适规律,会失败;只是观察人类去理解普适规律,会失败。因为这些只是千万物种中的一个。
对于蚂蚁来说,他们以为它们的洞穴就是整个世界;对于人类来说,他们以为宇宙围绕着人在转。但这些都只是基于他们自身的视角得出的结论,而非对所有物种都普适的规律。
所以,自然会教会我认识现实的规律,要多去观察她。
还有一点,我们不要固守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这将使我们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
这就像你在草原上看到一只奄奄一息的一只斑马,周围都是狮子,你是否会去救它?可能人类不需费大力气就能救活一条生命,可我们依旧不能选择去做。因为我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这个现实!我们不能说因为今天下雨导致我上班迟到,这场雨就是坏的。不能说因为我的利益受到了影响,这件事就是坏的。......
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不能简单的根据事物对自己的影响去判断其好坏。
再次回顾达利欧的话:归根结底,当时发生的不过是“旧事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