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爱人在影院看完《捉妖记2》,已经快八点了。孩子在家丢给爷爷奶奶照看。我们这代人,跟上一代人比起来,显然自私多了。即使心知肚明得理解:父母没有给你带孩子的义务。却仍然经常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们的帮扶。
于是赶紧匆匆忙忙地开车回家,到家正好八点一刻。大门前的大灯亮得通透,爸妈早就带着娃在门口候着了。我按下车窗,小家伙兴奋的喊着:“爷爷奶奶,爸爸回,妈妈回”。瞬间觉得好幸福,虽然她现在只会说这么多。可是,幸福感就是爆棚。不是因为她会说什么,而是因为她所说的,会让我想起了什么。
春节是中国人最喜庆的日子,大概每个中国人最初的喜悦和幸福感都离不开这个节日。各行各业,平时再忙,春节都要好生修养;千家万户,平时再苦,春节都要好吃好喝。
我那时候就特别喜欢过年,不为别的,就为一到过年,家里的叔叔婶婶、姑妈姑父、兄弟姐妹全部都会从外地归来,一大家子十几口人齐聚一堂,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足够让人喜悦和兴奋。。。孙子辈的抢着喊爷爷奶奶,叔叔辈的组团发压岁钱,吃过年饭后再一起守在21寸的金星彩电前看春晚(那个时候的春晚还是好看的,有质量的原因,有年代的原因),那一幕幕场景,那一丝丝情义,我发誓,我永生难忘。
然而,后来。爷爷在08年走了,奶奶在11年走了。这七八年来,若非家族中有大事举办,我们这个大家庭即便在过年也很难再聚得那么齐整了。
我不够聪慧,但也不驽钝。理解并接受这一现状: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了,大家都没有了共同的牵挂,再说各家都有各家的事情,我们虽是亲人,但谁都不能勉强谁,这根本就无可厚非。可是,谁也没有权利阻止我偶尔会为此感到那么一点点地失落和惆怅。毕竟:我们永远都是血浓于水的至亲家人。
可是,刚才,孩子说话的时候,我那种偶有的惆怅竟然一时消释。不是因为她后面的“爸爸回,妈妈回”,而是她前面那句“爷爷奶奶”。正是这一句,让我感受到了那种祖孙之间的亲情在我们的家族里得到了回归。
我爸在家是长子,我是长孙。
爷爷奶奶走后这么多年里,家里再也没有了“爷爷奶奶”的称谓。只有客厅的墙上,挂着二老的遗像。越是慈祥,就越令人感伤。
直到我有了女儿。女儿是16年3月份出世的,现在快两周岁了。今年是她经历的第二个春节,也是她第一次会喊“爷爷奶奶”的春节。
其实,她会喊爷爷奶奶已经不是一两天了。但在春节这个节日里,在我和夫人急着赶回家的气氛中,她的一声“爷爷奶奶”让我想起了许多。我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又回到了爷爷奶奶仍然健在的时候,喊着“爷爷奶奶”的,是我和几个弟弟们。说着“你们到家了”的,是爷爷奶奶。
正是想到了这些,那一霎间,我很满足,很开心,很幸福。
我的奶奶,一辈子最疼爱得人是我,就连走的时候都是听到我的呼喊才离去的。每思及此,泪满巾。我常常在想,她若仍在,一定会疼爱我的女儿远胜于我。可惜,命运弄人。她老人家没有这个福分了,我的女儿,也没有。想到这里,心中又是格外酸楚,一种除了我奶奶孙子以外的任何人可能都无法体会地酸楚!!!
所以,我希望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我们生儿育女,不是简单的传宗接代,而是一种传承。让他或她传承我们整个家族的人伦友爱,让他们在这种家族之爱的关怀下健康成长,自发理解生命的厚度与宽度,成熟理智得懂得爱与被爱,以更好的温度去对待整个世界,对待自己的人生。
生命是一种历程,长辈参与晚辈的前半生,晚辈参与长辈的后半生。穿插于历程之间的,是无私的真爱。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手机已经没什么电了,我房间的两个插头,一个夫人要用,一个连着无线路由。
我是跑到隔壁的房间,站立于房间的床头,一边充电,一边写完的。
那房间,正是过去奶奶的卧榻之室。那张床,便是她最后的起居之所。
希望每个家庭的长辈都吉祥安康,每个家庭的晚辈都快乐成长。每个家庭本身,都可以共享天伦之乐,那么我们真的不必再奢求什么大爱无疆。。。
戊戌年正月初四,写于老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