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希辰
好丽友蛋黄派,香甜软熟,入口难忘。是我平日里很钟爱的一款休闲食品。但今天我尝试了一种特殊的“黄昏夕阳派”,它温润着我的心,久久难却。
受老师所托,到东大街采访了一位姓陈的老奶奶,见面时,她裹着一件灰色毛呢大衣,戴着一副白皮手套,她年近花甲,但面色红润,乌发飘飘,仪态端庄,精神矍铄,见过那么多老人,我想这才是老人最应该有的样子吧,没有刻意的雕饰,没有衰老的疲态,在她眼睛里,看到的不是岁月的浑浊,而是明了世事的清澈。
陈奶奶是五口之家,她和老伴住一处,儿子儿媳住另一处。我问她原因,她说“一碗汤的距离”,这句话好熟悉,我好像在哪里听过,但却想不起来,只好困惑的望着她,“我乘着一碗刚做好的汤,送给他,在到他家时,汤还没凉,便是一碗汤的距离”,奶奶耐心地说,嘴角上扬,笑靥如嫣。我好像明白了些,在这一碗汤的距离里,是父母同子女之间微妙的关系,体现着关爱和理解,尊重和包容,自由和信任。奶奶又说“再亲密的关系也怕烦人琐事,再和睦的家庭也敌不过闲言碎语,与其天天见面,尴尬难受,不如多给对方一点自由和空间,让各自过得舒畅顺心,就很满足了”。虽然我还未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但也能从生活中感受到屡见不鲜的婆媳矛盾所带来的紧张和不适,让我明白家庭有时或许不是避风港,防空洞,而可能是地雷阵,埋葬场。
奶奶告诉我说,别看我现在过得蛮幸福的,前些年可没为了儿女的事操碎心,两人还差点离了婚,奶奶脱下了白色手套,端起桌上热气腾腾的茶。儿子儿媳都是独生子女,结婚之前,他们小两口日子过得挺滋润的,事业顺利,爱情美满,但结了婚以后,两人没能很好适应婚姻生活,奶奶说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的缘故,一个娇惯任性,一个粗犷自我,时不时就因为点滴小事而争吵不休,情况严重一点就是大吵一架,接连好几天夫妻形同陌路,好几次儿媳都吵着闹离婚,最后都是被她家里人拦住了,“为什么不劝劝他们呢”我问,奶奶端起了茶杯,双手合抱,面带无奈地说“那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劝了,他们也听不进去多少”。
事情好转是在儿媳有了身孕之后,两个人好像都很看重这个孩子,渐渐和好如初,儿子再忙也会抽空陪她散步,逛公园,儿媳则安心在家养胎,说话温声细语。随着小孩的呱呱坠地,两人比以往更加恩爱,儿子懂得了作为一个父亲的担当与责任,儿媳明白了作为一位母亲的温柔和包容。奶奶说从那时起,自己和老伴还有全家人就过得非常幸福,孙女现在六岁大了,聪慧可爱,是她妈妈一手带大的,她也不让我照顾她,只让我帮她打扫打扫卫生,做做饭菜就行,一来减少了我们的负担,二来也让我们更加安心。只是觉得辛苦了我这儿媳,白天带着一群高二的学生,晚上还要回来带孩子,很不容易,很想帮她分担分担。我回她说,您也不要太烦恼,你们两老身体健康,过得开心快乐,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让他们能省下心来,专注工作和家庭。
采访完老奶奶后,心绪翻滚,久莫能静,因为平常都是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老人的一些事,今天老人就坐在我面前,敞开心扉,和我聊关于她家庭的事,给我感触很多,不光是她充满幸福的家庭,还有她对我的信任以及她接纳理解这个世界的态度,释然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她身上,老是肉体的年龄,美是心灵的丰满,无关其他。我真心祝愿她和她的家人幸福美满,如绿长青。
常听人说,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都有一样的幸福,但我倒觉得,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的不幸。天灾人祸,生老病死,我们都难以避免阻止,何况尝试了也可能徒劳无功,但在失去的同时,我们何尝不会得到呢,正如塞翁失马,福祸焉知,失去的越珍贵,我们越懂得珍惜,这难道不会使你更加注重眼前的幸福吗,能把握好眼前的也是一种幸福。罗素说过“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如果幸福都变成了一种指标,一组模型,一个套子,那我们之于它,又有何意义呢。
那些觉得不幸福的人儿,到哪里都带着晦气倒霉,那些觉得幸福的人儿,无论到哪儿,都给人以温暖,这温暖可以是柴堆中的熊熊烈火,猛烈而炽热,也可以是一根火柴的微热余光,平静又悠长。
原来黄昏配夕阳也是如此温暖人心,就像人们刚吃下一口蛋黄派时,那满足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