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妈妈们是不是在孩子刚会讲话的时候,觉得自家孩子真是太完美了。在孩子会做算术的时候觉得自家娃长大不是经济学家就是数学家。说一些童真又有趣的话的时候,觉得自家宝贝真是满腹哲思。然而,绝大多数的我以为,会在踏入幼儿园,尤其是进入小学之后破碎一地。
正在开会,老师打来电话,说因为爷爷来接的晚,小朋友在校门口哭鼻子。小家伙的安全感缺失不是一天两天了,幼儿园哭了一年,小学虽然不哭,但对于爷爷要第一名来接的硬杠杠一点都没有松懈,爷爷因为公交车晚到了几分钟,小家伙的不安感就开始蔓延。
妈妈群里在讨论孩子学英语、学朗诵、学游泳、学钢琴的话题,每一个话题总有表现的特别好的孩子会在我们眼前亮相,发现自家宝贝似乎除了喜欢玩就没啥特别的特长了,忧伤。以前“别人家小孩”是邻居或同事或某个听说的人。现如今,班里的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同学的邻居、同事和听说的人,甚至网络上某一个神童都变成了拿来和自己孩子做比较的“别人家孩子”。这不仅考验孩子,更考验妈妈们脆弱的神经。
下班到家吃完饭前,和小家伙一起到楼下联系跳绳,如果说有什么是我们家小朋友比较擅长的话,那大概就是不知从哪遗传的运动天赋了。上小班的时候,老师就因为小小她一次可以一次拍一百多个球感到惊讶,很快学会了不用辅助轮骑自行车,到大班下学期可以连续跳一百多个绳(看心情和状态)。虽然这天赋也没好到让她变成班里跳绳跳的最好的小朋友,但好歹当妈的我在其中找到一些安慰。
吃完晚饭开始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我想我需要想办法让她将作业在晚饭前完成)。我们觉得特别简单的识字在她眼里变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我可以感觉得到小家伙陷入某种晕眩,她搞不清楚友和发两个字;教了很多遍的站和坐,在课文中认识,单独拎出来就不认识了;英文字母G也总是会错读成U或者J。我的耐心和我的理智在对抗,一边觉得怎么可以这么蠢,一边在说服自己毕竟她还小。
如果这时候孩子乖乖听话还好,如果不会做加上开始各种闹别扭各种不高兴,那么势必一场家庭战斗就要拉开帷幕。我一定会忍不住呵斥,孩子她爸会根据自己当时的心情和事件本身选择帮腔或者沉默,爷爷奶奶会说“好啦好啦,宝贝快乖乖做完,就可以休息啦!”。老二可能会哭。于是,一片混乱。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脾气还挺好的人,但自从开始管学习这件事,就开始各种暴跳如雷,总跟自己说我要控制我自己,总是在当下的一刻无法控制。
小家伙终于做好功课睡着了,看着那小小的脸,我开始反思。这么小的小家伙,在她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只期盼她健康平安就好;抱在怀里的时候,她每一次咿呀学语、每一次大口吃饭都会让我们无比欣喜……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她的期盼还是变得那么多?看不得她不如别人的表现好,哦,是我的自卑心在搞怪。恨不得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拿来被我们炫耀,哦,是我的虚荣心在上扬。
但,如果我们注定平凡怎么办?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这真的是一个比“你的口红花了”还要令人尴尬的话题。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平凡的,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水平,也往往高估我们孩子的实力。的确,我们是我们自己人生的主角,我们应该活出自己的样子,但作为一个大样本来看,我们大多数人真的无法都成为冒尖的那一个,因为当我们都冒尖,我们又回到了平均水平。但好在我们的生活的确比几百年前甚至几年前好很多,因为大家都在努力往上,我们都在进步---拉回平均水平——进步——拉回平均水平螺旋上扬。
今天我的文章没有正确答案,我相信这是一个很难有答案的问题,但可以有观点。如果注定平凡怎么办?
那么就在有限的范围内让自己做到最好,追求成长而不仅仅是成功,成长不一定成功,但有可能带来成功,相对于成功而言,成长是我们更能够控制的事情。给予爱和陪伴而不仅仅是监督和呵斥。昨天带孩子去钱塘江边看灯光秀,小家伙对我说“妈妈,你要享受现在的开心,你像我一样闭上眼睛打开双臂,可以感受到风。”谢谢你小家伙,我是你的妈妈,但我觉得很多时候你是我的老师,因为你总在促使我思考,让我学着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