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参与了百盛任老师教练技术的学习,看了泰勒教练激发球员无限潜能的视频片段,然后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
教练技术的核心是信任、支持、接纳和期待。泰勒教练面对以布洛克为代表情绪消极、怀疑和畏惧的球员,在球队连输三场自己也面临被解雇的情况下,用勇气战胜恐惧,通过布洛克的死亡爬行激发了全队球员潜能和信念。
在视频中泰勒教练的坚定信念(信任,相信球员一定可以做到)、过程中的引导和陪伴,以及在后来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自己趴下和布洛克一起爬行,在布洛克的耳边呼喊、给他肯定、支持,陪他经历最艰难的过程。布洛克从开始背着搭档爬行10码都很勉强的情况下,最终完成了不可思议的110码。我想这是信任和支持的力量。
关于此我想分享一个Peter哥哥的例子:春节时我带着5岁多的Peter哥哥去即mi滑雪,滑雪场门票很便宜,但是教练很贵。作为零基础的一家三口,为了让Peter体验,我们只好给他找了一个1小时教练。一个小时后,教练说Peter学会了全部的技巧和要领,只是松手后还是不敢滑。我和Peter爹地跟教练争执训练成果,Peter在一边看着。这个教练说Peter胆小,胆小不是教练的问题,他都学会了要领但是不敢滑,这种效果教练没有办法保证,……。
话说我也是护犊子的人,这话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我尤其不喜欢任何人给Peter贴标签。我反驳道“我们从来不是胆小,我们是谨慎,是在熟悉情况……巴拉巴拉……”Peter站在那里看我们争论,思考了一会儿说“妈妈,我想再试一次”,最后我们和教练达成共识,让教练再保护Peter滑最后一次。这次,Peter哥哥没有让教练扶着、自己顺利的实现了从顶滑到底,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他滑了整整一个上午,让他爹地不断的抱着他爬到顶,自己滑下。最后,在Peter爹地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才他恋恋不舍的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滑雪。
一个5岁多的孩子,第一次学滑雪,虽然害怕,但是最终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我真是特别特别的骄傲。其实我是害怕的,因为整个下来越往后滑的越快,越难控制,我因为怕摔惨,几次滑到雪道1/4处就主动躺下,出溜下来。Peter在这个过程中的转变我相信是他感受到了信任,因为我一直坚信只要Peter愿意,他有无限的可能。最终他用鼓起的勇气把别人贴给他的标签无情的撕下、扔在了雪地里还跺了两脚。
这,是生活中信任的力量,工作中也是如此。 真正意义上的教练未必是某一领域内的精英,未必在某一领域有多丰富的经验,但是最关键的是他能关注到人,能够引导和激励他人朝着最终的目标前进,根据感受去行动,给予无限的信任,支持和力量,最痛的时候用坚持和陪伴结成了“革命的友谊”。
有很多时候很多的管理者过于关注管理工具和技巧,而忽略了人。有的管理者把团队成员当成自己前进的踏脚石,只是一味的要求结果,充满了怀疑与否定,不能提供肯定、鼓励和有效的支持。还有的管理者在没有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下,自以为掌握了几句教练技术的话术就就开始生搬硬套,结果在他人看来就是活脱脱的“甩锅侠”。诚然,教练技术强调引导成员自我的思考、对策和成长,常用的话术有“你怎么看……”,“你想怎么解决……”但是基本的前提是教练技术的心智模式,也就是信任、支持、接纳和期待。如果最基本的信任关系没有建立,这些话术只能适得其反。
相比较而言,亲子关系因为有日常的感情维系更容易建立信任关系,家长更容易成为教练式家长,但是怕只怕家长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提要求,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这样会逐步的把信任关系破坏,最终让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
成为教练式管理者,首要的就是与成员信任关系的建立,这或许并不简单,但其实也并不复杂:同理心,倾听,真诚的与团队成员成为伙伴,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共同去面对、去突破和成长(真正的真诚,不是虚假的,因为谁也不比谁傻半秒,虚假的总会被敏锐的感受到)。
人都是有价值实现的需要的,并不是完全满足低层次需求后才开始关注个人价值实现,关键看管理者如何引导和激发。汝以诚待之,彼将以诚返之,建立信任关系后再引导成员的自我力量、让他通过自我突破、自我解决问题,建立他的成就感,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信任、肯定和支持。让原来的外力推拉,转变成自我要求突破改进,这样的团队才是有未来、有凝聚力、士气振奋的团队,好的结果和绩效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说明:版权所有,转发及借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