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14天,但是人这辈子的很多习惯都是在3岁前养成的
故事的起因是岳父母五一带小侄女来家里度假,看看他们的外孙女,也让姐姐妹妹培养培养感情,毕竟距离上次见面也快半年了。
就在一家人吃饭间隙,我发现岳母端着饭去客厅给小侄女喂饭,小家伙被《汪汪队》所吸引,不愿意到餐厅吃饭。
这本是中国很多家庭很平常的画面,老人给孩子喂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可我却觉得哪里有点奇怪。
晚上和老婆说到此事,老婆小侄女半年前来我们家时还是自己喂饭呢,我恍然想明白了。
吃饭乃是人的本能,为何半年不见,小侄女的本能竟有所退化呢?这里面不得不说到家庭教育问题了。
不少家庭都会遇到孩子被某些事物(最明显的就是看电视/玩手机)吸引导致不愿意吃饭的问题,不少家长的做法无外乎以下几种:
- 宠爱型:把饭端过去喂孩子吃
- 说教型:试图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去餐厅吃饭
- 严厉型:关掉电视强行让孩子去餐厅吃饭
说教型的家长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孩子的不配合,转而变成宠爱型或严厉型。
宠爱型家长容易溺爱孩子,长此以往会增大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概率。很显然,大多数老人都属于宠爱型,我岳母也不例外。
严厉型家长较难控制自己的尺度,并可能打骂孩子,这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那到底怎么样才好呢?
不管哪一类家长,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影响最终效果的,往往是大家的 执行目标。
就让孩子自己吃饭这件事情而言,前文所述的做法,执行目标都是 ”让孩子停止看电视自己吃饭“
可是如果孩子始终认为,看电视比吃饭重要,家长不管用什么方法,孩子内心里都是不愿意的。
作为家长,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将执行目标调整为 “让孩子意识到吃饭比看电视重要”,其实这是 “说教型”
家长希望做到的。
听起来很抽象,可具体怎么做呢,孩子会听吗?
不用说,用行动,让孩子体验,不按时吃饭,后果是什么,自然以后孩子就懂这个道理了。
正所谓,坑都是自己踩的,旁人帮不了,不踩坑怎么能成长?
当孩子不愿意来吃饭时,只需告诉孩子过点没饭吃了,要等下一顿了即可。
孩子在下顿来临前断是会饿的。(家里零食藏好或者压根不买)
让孩子体会因为看电视错过了吃饭而挨饿,此时家长再现身讲道理,并辅以少量食物(正常1/3的量),下一顿吃饭时孩子大概率会先吃饭再看电视了。
为什么是少量食物呢?因为孩子真饿了还是得吃的,否则对肠胃不好,但是少量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看电视没吃饭的后果,同时距离下顿时间也不久了,也不宜吃多,否则下顿也不想吃了,容易造成饮食不规律。
可有时候,有的电视节目实在是太过于精彩,孩子即便明白看电视不吃饭可能会导致后面挨饿,也要继续看,怎么办呢?
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