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烦恼即菩提”,正因为有那么多的外境让我们产生七情六欲的烦恼,我们才拥有了增长菩提的机会。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愿您也能菩提日日长~
印安说
从七情六欲来看,人与人之间似乎没多大区别;但若从涵养、心态、悟性来看一个人,就不仅是千差万别,甚至是天壤之别了。
印竹说
七情六欲是父母未生前的归类,而涵养、心态与悟性则可以通过成长后的修炼变得不同,人因修炼而升华,天壤之别也由此产生!
当我们被叫做“人类”降生到这个世界,不仅因为我们有类似的生理结构,更因为我们的心理结构、我们的性情、欲望也都是差不多的。佛陀说,无欲不生娑婆,所以在你还没离开这个世界前,千万不要说自己已经没有欲望了,如果真的没有欲望了,那就危险了——即使你是一个修行人。
记得在《六祖坛经》中有一位卧轮法师做了这样一首偈,他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看到这首偈感到如果修行是这个方向,那就危险了。如果我们作为一个人没有了七情六欲、没有了任何思想,那么如同行尸走肉,跟死猪、死狗又有什么区别呢?那我们就失去了活力,生命就变得枯萎了。所以六祖紧跟着做了一首偈,他说:“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这里所说的伎俩就是功夫。作为修行用功的功夫要放在哪里呢?不是放在去除我们的七情六欲,而是让七情六欲如同流水般不要住在我们的心里。
讲空性智慧的《金刚经》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告诉我们不住相,如果我们的心如明镜,物来则显,物去不留,那么七情六欲又焉能明我在?
在儒家的修炼中,对于七情六欲也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们生而为人不可能没有喜怒哀乐,我们就是应该该笑的时候大笑,该哭的时候痛快的哭。但是笑过了、哭过了,就让往事如烟,在我们的生命中消散而去,这就是“发而皆中节”。
不要让喜怒哀乐一发就泛滥成灾,久久不能离去,一直萦绕在心头。如果是那样,我们就会痛苦不堪!对于任何一件事,在我们情绪上产生波动是正常的,但过了就过了,这是我们修行用功的重点。
如果将七情六欲所产生的负面情绪称作心理垃圾,那么我们的自我修炼先不要追求让心灵如何不产生垃圾,先要追求我们清理垃圾的速度。
关于清理垃圾的速度,泽道法师曾经有过特别生动的比喻,他说:我们因七情六欲而产生的烦恼,我们不可能让它不产生,但是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如五星级酒店,而不是时时生活在大排档里。在大排档,桌上、地下都堆满了垃圾,看上去很是不爽,而五星级酒店处处都是窗明几净,那不是因为五星级酒店没有垃圾,而是因为他们随时清理垃圾。我们的修炼就是要从清理我们的心灵垃圾开始,不要让它塞满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心里总是堵得慌。这个修炼的过程便是涵养、心态、悟性。
当我们面对不好的人和事学会了包容,我们便拥有了涵养;当我们面对伤害我们、让我们痛心的事随时能够转念,我们便拥有了阳光心态;当我们处理问题拥有了更多的智慧,我们便拥有了高的悟性。如果涵养、心态和悟性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高格的,我们的生命便会因此而升华。
佛说“烦恼即菩提”,正因为有那么多的外境让我们产生七情六欲的烦恼,我们才拥有了增长菩提的机会。新的一年,希望每一位同修都能够菩提日日长。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