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38期 第725天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拉长了解决问题的战线。曲线“救国”,而非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有意思的是,在这曲线之中,我们会把一些本和问题无关的人牵扯进来,也就是说,明明是我们自己的需求,本只需要考虑自己要如何做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却把它看成别人的问题,认为别人要怎么做,要怎么调整改变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一场本末倒置的表演就开始了。
前几日跟伙伴们分享一个事件。吐槽孩子爸爸不好好教孩子做数学题,导致孩子屡次来找妈妈哭诉,而让自己感到很恼火。认为先生教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存在问题,于是乎,跟先生去探讨要如何教孩子才会听。听起来自己的理由也非常的有道理,比如,认可先生的教学理念,但是教孩子的方式还得是孩子能够接收的,这样才能达到想让孩子“学会”的目的。很明显,结果是双方谁也没有就这件事情达成一致。也就是说,先生仍旧会选择用自己风格和方式,孩子仍旧会在爸爸的态度之下而找妈妈求助哭诉。
回看这件事的时候,忍不住笑了。山路十八弯,弯了几个弯?
首先,自己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不要因为题目不会做,找爸爸,然后觉得爸爸说话太凶了而找妈妈哭诉。也就是说,爸爸怎么教孩子,是爸爸的事情;孩子要不要请教爸爸,是孩子的事情;妈妈愿不愿意在中间调和,才是妈妈的事情。愿不愿意调和,还得基于他们是否需要调和,是否都能接受调和。是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还是“拉帮结派”、“护子”之意?站队,就没有赢家。
如果,自己想要调和其中而责备爸爸的方式,那么可能不是在解决问题,是在激化矛盾。又如,想要孩子学会新的解题思路,而要求孩子接受爸爸的方式,那么可能是在“越俎代庖”。
在别人需要调和,自己又愿意调和的基础上,保持一颗中立之心,没有谁对谁错,只有“怎么做”才能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
如果自己不想在其中调和,又希望不被孩子干扰。那么自己需要解决的是:不是去跟爸爸讨论他要如何调整他的策略,是要跟孩子交流,教会他如何面对问题、如何解决,不是来搬妈妈这个“救兵”。
理顺了回来看,明明是自己要如何处理跟孩子之间的这个点,却变成了爸爸要怎么做的问题。
路本来不曲折,想多了,就曲折了。
当然,不是说不能和爱人去讨论彼此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以及什么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更有帮助和有效的方式。也并非要阻止孩子的求助。我们所有的分享不是为了改变对方,更不是需要对方的改变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分享、探讨,只是让各自看到事情的另一个角度。做好自己,尊重对方。
山路十八弯,弯也简单。
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目的为何,人们就比较会从自己的身上找到解决的方案。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当然也可以请求“支援”啦!请求别人的帮助,不是要求他人成全。
好好走路,不做弯路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