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思想篇笔记

书名: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

作者:李零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8-03-01

印刷版次:1次

作者简介:

李零,生于1948年,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教授长期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著有《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放虎归山》、《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孙子)古本研究》、《吴孙子发微》、《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花间一壶酒》等。

全书简介:

在《去圣乃得真孔子》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要把他树为圣人;二是讲道统之谬,它是怎样从孔颜之道到孔孟之道,再从孔孟之道到孔朱之道,四配十二哲都是怎么捏造出来的。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3、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4、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5、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6、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这本书的知识?

7、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我以后怎么用?

如果你无法清楚的回答上述问题,说明你并没有理解吸收这本书的知识,这样去读书,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知识没有吸收消化,还是别人的。所以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求量不求质的读书是浪费你的时间。

以下是本人阅读这本书所做的框架和核心内容笔记,目的有两个。

第一、加强阅读的时候理解与吸收;第二、方便复习的时候回忆;

你想通过看笔记而不读书,是不行的。这个笔记只是在你没有读本书之前,给你一些信息帮你判断你是否需要分析阅读本书。

下篇 横读《论语》(思想篇)


本书下篇是思想篇。我想从三个方面解剖《论语》。

第一,我想把孔子本人的话,孔门弟子“接闻于夫子”的话(他们从孔子那里听来的话),试着归纳一下,把孔子最重要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第二,我想把他的学术背景和宦游经历分析一下,看看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到底在哪里。

第三,作为最后的话,我想总结一下,我们从《论语》学什么。


一、周公之梦


研究《论语》,首先,有一点绝对不能忽视,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要从他的历史角色去了解。我先讲一下他的阶级立场和历史观。

孔子的思想是贵族本位

孔子的思想,并不复杂。他对他生活的时代很不满意,觉得当时的贵族太不像话,不像从前的贵族,有道德,有学问,懂规矩,有一套老礼儿。这样的贵族,他叫君子。

孔子开门授徒,什么人都教,甚至连犯过罪的人都教,他教苦孩子,不是让他们接茬儿当苦孩子,而是当君子,是当古代的君子(他心目中的真君子),做个榜样,给当时的贵族看。

他的一切思想都是以君子为中心。他的理想国是君子国。君子国里的君子,不但有道德学问,还有富贵功名。这是他的理想。他理想的君子国,主要是西周盛世,他批判的小人国,主要是东周季世。


孔子是个复古主义者

先秦诸子,他们几乎都是复古主义者。

孔子也是,他说,我是个信古、好古的人,只传旧说,不创新说;他说,我不是生而知之的人,只是比较勤奋的人,我的知识,全是从古代学来的。

孔子的复古主义,不是为复古而复古,所谓复古,其实有很强烈的现实目的。他是借古代批判现实,借古代寄托理想,目的是改造社会,挽救世道人心。

《论语》讲禹以下的夏、商、周三代,主要是讲礼,即制度沿革。这才是正题。孔子说,三代制度,核心是礼。

孔子喜欢周,是因为它文明程度高,特别有文化,君子的味道特浓,礼乐之盛,超过夏、商。孔子复兴西周,他的一切梦想,都是托付周公。

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有个梦,是周公之梦,他要率领大家奔西周。这种以退为进的复古思想,也是一种乌托邦。


二、天命和人性


上面的问题是立场问题。这里的问题是思想问题。孔子的思想,这个问题最基本,很多想法都与此有关。

先秦诸子讲话,有两大前提,一个是天,一个是人。天人关系,是宗教问题,也是哲学问题,所有思想家都关心。

中国传统和西方传统,其实都讲分,但政教僧俗,关系不一样,结构正好相反。他们的传统是政教合一:宗教大一统,国家多元化,我们的传统是政教分离:国家大一统,宗教多元化。如果非讲天人合一,那也是他们,而不是我们。我们的传统是突出政治,他们的传统是突出宗教。他们的状态更原始。


孔子对天命和鬼神的看法

孔子对天,当然很重视。但他重视的,不是天道,而是天命。他的想法很简单,武人打仗,要靠运气,文人做官,也要靠运气。怀才不遇,才不才,重要,遇不遇,更重要

他关心的,主要不是天道本身,而是天道对人事的支配。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古人讲天命,天命是天降的命。对孔子来说,是责任感和使命感。

天和人,孔子重人,这是他的特点。孔子不喜欢讲天道,但对命却十分看重,和仁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命运不可改变,这是孔子的想法,但是不是可以知道?孔子说,可以知道,知道的办法是什么?是占卜。

孔子对天,态度很简单,充满敬畏。鬼神,他也敬畏,但是敬而远之。

孔子对人性的看法

人和人,差异拉大,主要是后天造成的,先前差距不大,后来大,越拉越大。


三、圣人和仁人


1、什么叫圣人?


孔子时代,所谓圣人,都是东周以前的死人。大家公认,主要是六个人,尧、舜、禹和汤、文、武。前三位是“禅让圣人”,后三位是“革命圣人”。孔子讲圣人,主要是讲“禅让圣人”,特别是它的前两位。

圣人都是死人,这点很重要。见着不如见不着,有心理学奥妙。见不着多好,让你使劲想,想也够不着,于是更想。


2、什么是仁人?


仁人是拿人当人,推己及人,道德非常高尚的人,不但自己好,还能帮助别人好。他和圣人有什么区别?主要看有没有王位,有,才是圣人,没有,道德再高,也只能算仁人。

孔子把圣人和仁人摆在人品的最高一级,是想让乱世的人有个对比,当作追慕的对象、学习的榜样。

圣人最高,仁人其次,君子最低。“修己以敬”、“修己安人”、“修己安民”,就是不一样。


四、君子和小人


圣、仁以下的人,可分为两类:君子和小人。君子、小人,儒家最爱讲。

打开《论语》,孔子讲君子,指名道姓,只有三个人。一是卫国的蘧伯玉。二是他的学生宓子贱。三是他的学生南宫适。

君子、小人,从根子上讲,从来源上讲,首先是指出身的不同,它是以血统高贵、血统低贱划分的概念。这是一种阶级概念。

君子的本来含义,是贵族社会的成员,甚至包括女成员。贵族社会,上有天子、公侯,下有卿大夫和士,君子是这类人的统称。特别是士阶层,更是这个词所指代的基本人群。

小人的本来含义,和君子相反,是指贵族社会以外的人群,特别是所谓庶人。


孔子为君子重新下定义:身份君子和道德君子

孔子的概念,和贵族血统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讲君子,有两种标准,身份君子是看血统,道德君子是看表现。

道德高,是君子,道德低,是小人,这是后起的概念,孔子以来的概念。孔子以前不一样,至少不完全是这个意思。

总结:孔子品人的标准

孔子品人,分两套标准,一套是道德,一套是智力。道德,主要是上面四种,圣人、仁人和君子、小人;智力,则分上智、中人和下愚。孔子拿君子、小人作对比,主要是以道德作标准。

五、孔子论德


孔子后学,分歧最大,是在孟、荀之间。孟子主于性情道德,荀子主于礼法制度,各代表师说的一个侧面。孟子侧重性,主张性善,注重的是德;荀子侧重习,主张性恶,注重的是礼。他们对人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解。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孔子对德怎么看。我把它归纳为十大道德。

1、仁


孔子的标准答案,是下面两条:

(1)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

(2)讲仁人,孔子的解释是,“修己以安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字和人字有关。第一,它是一种“人其人”的概念。用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拿人当人:首先是“修己”,拿自己当人;其次是“安人”,拿别人当人。第二,人,范围比较小,不等于民,人是上流,民是大众。

2、义


义字,古人的解释是宜,即应该怎么做,它是道德自律,对人有一定的约束力。

义和礼不同,礼是外部规定,义是内心约束。礼比义,更多强制。

孔子论义,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义与勇有很大关系。

第二,君使臣是义,官使民也是义。

第三,孔子把改过向义叫“徙义”或“之义”。


3、孝(包括悌、孝悌)


孝与考、老同源,和养老的概念有关。人子事父母,为人伦之本。在孔子看来,也是治道之本。它是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君臣关系的基础。他讲孝,常说父,其次是父母,单说母,一次没有。

孔子论孝,有五点值得注意。

第一,孝的基本含义,是孝顺、孝敬,事事顺父母,敬父母,活着死了,都要孝顺、孝敬。不但父母在,绝不违背;死了,服丧三年,也不改父之道,孔子叫“无违”。

第二,孝是孝养,父母老了,总得有人养,但只养不敬,无异养牲口。

第三,当儿子的,要留心父母的年龄,他们一天天见老,既令人高兴,也令人操心;生病,更是令人发愁;只要父母还健在,绝不出门远游。这些都是体现孝。

第四,孝是连续体,父母死后,服丧很重要。

第五,孝和慈是双向关系。父母爱子女叫慈,子女爱父母叫孝。


4、友(朋、朋友)


友是同僚、同事、同学。友道是悌道的推广,两者常连言。

孔子讲友道,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传自子夏,叫“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别什么人都乱搭理,标准高一点;一说传自子张,叫“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对不如己者要宽容,心眼大一点。二说看似矛盾,其实各有针对性。前说主于严,后说主于宽。

友的另一种说法是朋,两者常连言,也叫朋友。


5、忠


忠,简单说,是尽心尽意。忠和衷心有关,古人拆字为解,有“中心为忠”之训。孔子强调,为人谋事,一定要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忠是事人之道,为人谋事之道。

忠和好几个概念有关:

一是孝。孝是忠的基础。孔子说,“孝慈则忠” 。

二是信。参下节。孔子常以忠、信并说,频率很高。忠者,主于心;信者,主于言。

三是恕。忠是尽心,恕是将心比心,两者相通。

四是敬。忠者事人,敬者敬事,也分不开。


6、信(包括忠信)


信,简单说,就是说话算话。信和说话有关,古人拆字为解,有“人言不欺”之训。孔子重信,唯恐说了做不到,宁肯少说不说,先干后说,干完了再说。

孔子讲信,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为政不可无信,如子贡问政,孔子答以足食、足兵和民信,他说,三者去一,首先是兵,其次是食,唯信不可去。

第二,交友不可无信。

第三,信有大信和小信,大信是君子讲的信,说话算话,是在“信近于义”的前提下。不合于义,“言必信,行必果”,只是小信,小人讲的信。


7、宽

宽,是宽容、宽恕,容纳别人,原谅别人。这种品质,是居上位者不可缺。

8、恕


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在孔子的思想中,恕很重要。

什么是恕?孔子的定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讲,我不应把我的想法强加于人。同样,别人也不应把他的想法强加于我。恕,很不容易做到。

恕,是将心比心。俗话说,半斤换八两,人心换人心,古人拆字为解,有“如心为恕”之训。这是恕的本义。

拿人当人是仁,将心比心是恕,仁、恕都含对等原则。


9、恭


恭和礼有关,属于礼貌的貌。

恭和敬的区别主要是:恭与自己有关,与自己的外貌和仪态有关;而敬与事奉他人,为他人办事有关。

10、敬


敬有多种用法。

一是敬天地、敬鬼神。

二是敬国君、敬上级。

三是敬父母。

四是敬一般人。

五是为人谋事,替人办事。


六、孔子论礼


孔子重德,德在自己,但与人交往,离不开礼。礼管别人,也管自己,品德再高,也要纳德于礼。他很重视礼。

孔子论礼,也应归纳一下。

古代社会,礼乐很重要。孔子说,天下是否有道,全看礼乐征伐由谁来掌握: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什么叫“礼坏乐崩”,就是支撑贵族社会的规矩全都垮了。

什么叫“克己复礼”?

孔子贵仁。他讲礼,是以道德为基础,讲道德,就要克己,自己把自己管好,但管道德的东西是什么?恰恰是礼。道德,一旦入世,放到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一定要有规矩。没有规矩,没有秩序,道德也就无所附丽。所以,他要讲“克己复礼”。


不知礼,无以立

君子是生活于贵族社会。要想在贵族圈里混,就要学会同圈里人来往应酬。比如开口讲话,要当场背诗,接着对方的话茬,应着当时的气氛,动不动,来上两句。还有,场面上走动,有很多规矩,站怎么站,坐怎么坐,走怎么走,一举一动,都得合乎礼。

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道德搞好,除了反躬内省,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自己把自己管好,还得有点规矩。特别是与外界打交道,尤其不能少。这类规矩就是礼。


礼分大礼和小礼

人与人的关系,有很多种,从小圈子到大圈子,各有各的规矩。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迎来送往,各有各的讲究。这是一种礼。这是小礼。

还有一种,属于国家制度,比如官制,比如军制,古代也曾属于礼。这是大礼。

礼和法,是有缘分的,两者都是规矩。很多礼,最初独立,同狭义的法(刑法、刑律)没什么关系,后来越管越宽,礼装不下了,就合并到法律里面去,变成法律规定下的制度。


礼学的三项基本原则

(1)礼贵和

孔子的礼,讲究的是别,和是在别的基础上。仁也是爱有差等,并不是平等、博爱。

(2)礼贵简

孔子却反对繁礼,他喜欢说一句话,叫“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话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

(3)礼贵俭

冠婚丧祭、朝聘会享,要有礼器和礼物,钟鼓、玉帛、牲牷,样样要花钱。大笔大笔花钱,结果是礼被物化和异化,变成礼器、礼物。但孔子认为,这不对。

孔子是苦出身。体面,他要讲,但不是为了摆阔气,讲排场。办事,他是宁俭毋奢


礼与政、刑

古代,礼和政、刑是两回事。礼,是用来处理贵族内部矛盾,是上流社会的纪律。政、刑不一样,是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它要对付的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人身伤害罪、财产侵害罪,主要针对老百姓。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反对专任刑法,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治国,认为后者虽能制止犯罪,却不能从内心解决问题。老百姓会钻法律的空子,变得毫无羞耻。


七、孔子读过什么书


孔子是读书人,比较智慧,比较理性。我们研究他的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很想知道他的学术背景,知道他跟什么人学,读什么书,并用什么教他的学生,我们该从什么书了解他的思想。

孔子的老师是谁?

跟很多人学,他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传授的书

孔子是个“述而不作”的人。只传述,不创造。

他是传六艺之学的人。所谓六艺,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它们是六种书,也是六种学问。

这些教材,都是整理,不是创造。孔子整理过的古书,可以加书名号。但我们不要妄题作者,说孔子写了这些书。

孔子的治学方法

孔子是提倡学习的人。古文字,教、学同源。这两个字,都和觉悟的“觉”字有关,含有开发智慧的意思。孔子强调知,强调智,是针对中人。中人是什么人?主要是游离于富贵与贫贱之间的一批人:大富大贵,不是;肚子都吃不饱,也不是。

孔子的教学方法

(1)有教无类。他收学生,不问出身,只要交上10条干肉,行过拜师礼,都可作学生。

(2)毫无隐瞒。孔子对学生很坦诚。

(3)因材施教。孔子跟学生谈话,往往是针对学生的毛病,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子张》篇最典型。

(4)循循善诱。孔子喜欢勤学好问、举一反三的学生,比如颜回。


八、我们从《论语》学什么


孔子的价值主要有三点,不是作为道德先生,不是作为政治家,不是作为宗教领袖:

第一,孔子是当时学问最大的人。他是学者和教育家,他对文化有贡献。

第二,孔子是社会批评家。他和他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都是社会批评家。

第三,孔子是百家争鸣的开启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