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德高望重、玉树临风的心理师。为尊者讳,写这个故事时,我需要给他另取一个名字。可我想啊想啊,想破头也想不出比「吴益军子」更为尊贵的名字了。怎么办?那就借他用用呗。
好了,既然他跟我同名,那我就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他的故事吧。
连载中,第十九篇;上一篇:[连载·一具心理尸·第二卷⑱]一个心理师发现,无聊远比孤单、寂寞、冷难对付……
1.
坐在火车上,有点无聊了,想到应对无聊的那些策略用过几次就会失灵,我也觉得怪有意思的。
说到这,我要交代一下:因为返乡的车次少,一时半会儿买不到票,我就决定还是先回北京了。
去北京就不一样了,我不仅买到票了,还买到一张靠车窗的票。
挨着车窗坐,眼睛直直地瞧着窗外,我应该是在看风景吧?只是呢,我早领略了、一遍又一遍地领略了泰山的风貌,这一路上的山坡、高地、巨石就显得不咸不淡,化为我思考问题时的背景了。
那会儿,我想起很多人都有过的疑问:花了那么多时间,听了那么多的课、读了那么多的书、学了那么多的理论,一开始感觉还蛮有用的,也解决了一些问题,可为什么过不了多久就都失灵了?
他们跟我有些不同:我要应对的是无聊,而站在他们对立面的是焦虑、抑郁、愤怒之类的情绪。
其实呀,要我说,无论面对什么,失灵就对了,不失灵就怪了!
2.
要把这个问题掰扯清楚,我不得不祭出我抱持的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活在这人世间,谁也不比谁幸福多少,大家都是差不多的,谁都有一大堆的问题要解决。
这个观点我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然后也从新闻、影视剧作品、古今中外的传记中找到了大量的旁证,谁要是对这个观点有疑虑,不妨带着它观察一下周边的生活,或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我转过头,就见刚上车的邻座穿得标标致致,可是旅行箱也不放放好,就在电话里跟人嚷嚷,可能是真的上火了,还时不时地爆粗口,很不幸福的样子……
二是,很多问题都是金钱引起的,但问题一旦成为问题了,再回过头来用金钱去摆平,就难了。
比如说,有人因为忙着赚钱,没把身体和健康太当一回事儿,总是饥一餐饱一顿的,最终折腾出了胃溃疡,乃至胃癌。这时候,之前赚的钱除了买难吃的药,什么也解决不了,想死的心都有了。
那会儿,隔壁还在电话里骂人,我想死的心也有了。这怪我,为省钱,买了二等座,跟他撞一起。问题是,我花钱升到一等座了,可心情一时也好不了……
扯远了。还是说正经的吧;要我说,这两个观点就好似照妖镜,能让所有的问题都现出原形来。
3.
问题既然现形了,那么大家是如何应对的呢?
很多人都没有轻言放弃,为了让自己日子好过一些,他们做了很多的努力,还尝试了一些此前从未尝试过的生活方式,比如说去学习、去思考、去消遣……
于是呢,他们随着自己的性子和体验,也着实总结出一大堆有用的和没用的观点、方法、理论。
说是经验之谈也可以,说是偏方也没什么错。
比如说,有人讲,遇到了呱噪的人,不用讲废话,揍丫的一顿,丫的就老实了,世界就清净了。
…………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什么都不干的,也就是所谓的「破罐子破摔」了。要是问他们为什么就这样「放弃」了?他们也能说出一大套能站住脚的观点和理论。
「得过且过」便是他们应对一切麻烦的方法。
比如说,不是嫌人家烦嘛?有人讲,不用太在意的,人家折腾不了多久就累了,什么事都没了。
…………
对于这两类人,一定要说谁比谁高明,是很困难的;那我就不说了吧。我要说的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要时不时地发展自己的观点、方法、理论。
为什么费这劲?因为他们时不时地会有新的挑战,那些观点、方法、理论若不修正,就不灵了。
那么,问题是,什么样的挑战这么难应付呢?
4.
为了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这里不妨把生命中某一个时刻遇到的麻烦类比成一颗树木长畸形了。
这时候,他们总结出来的那一大堆观点、方法、理论就好比修剪树木的剪刀、斧子、电锯,是能派上用场的。
问题是,处理好当前的问题就万事大吉了嘛?没有,过不了多久,还是会有新的问题跑出来的。
这好似,今天他们把畸形的树木修剪漂亮了,但往后还会有新的挑战要面对,比如说土壤、肥料、病虫害……
这也就是说,他们掌握的那一大堆观点、方法、理论就跟剪刀、斧子、电锯及其背后的原理、工艺、材料一样,都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是有局限性的。
这就意味着,很多东西有用,只是看似有用。
5.
就拿心理咨询来说,心理咨询为什么管用,或者说,心理咨询为什么看似管用?
比如说,你听谁谁谁说心理咨询能管用,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想着试一试。即便对它半信半疑,你也是有期待的,希望它能管用;是这个「希望」帮了忙。
再比如,你花了很多精力和金钱去找心理师,你相信这样的付出是值当的,这时候,帮了你的是「相信」。即便你的付出很少,如果你希望这样的付出没有白费,心理咨询依然能管点用,因为背后有「希望」。
还比如,你跟心理师碰上面了,如果你对心理师的印象还不坏(他很帅或她很美),让你觉得赏心悦目,甚至让你想入非非……对解决问题也是有好处的。
…………
就是说,能帮上忙的是「相信」和「希望」。
「相信」,让人们看到糟糕状态只是一时的,这样一来,眼下的糟糕状态就没那么难熬了;「希望」,让人们看到一旦度过眼下的糟糕状态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样一来,就给「自愈」留出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那么,心理师又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心理师,一个优秀的心理师,在我看来,扮演的是一个陪伴者——陪伴度过糟糕状态——的角色(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而心理咨询中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让人相信一些东西并看到希望,让「自愈」成为可能。
这就像,儿时一大堆作业做不完,看时间都那么晚了,烦躁的不得了;家长看不下去了,就在边上陪着,我们就能稍微安点心;至于家长在边上干嘛——是指导我们做作业,还是做他们自己的工作——不重要。
早些时候,我就嚷嚷着要给自己找一个心理师的,可后来就没下文了……为什么会这样,是我抗拒了嘛?
我觉着,准确说,应该是,我相信不借助外力我也能应付的,我希望假以时日就能过上从心所欲的生活。
6.
看到没?「相信」和「希望」确实是好东西。
问题是,「相信」和「希望」哪里有、谁能给我们呢?在问出这一类问题的时候,市面上的那些课程、书籍、理论就蠢蠢欲动了,要粉墨登场了,等不及占领大家思想的高地了……
就这样,一不小心,一个新的轮回就开始了。
这就像,一开始,我相信只是我的运气不太好,才遇到了呱噪个没完的人,让人心烦,我希望换到一等座车厢,离远一点,一切都能慢慢好起来。问题是,换座后,真的好起来了?
我用了一站地的时间平复心情,确实好多了。
可是好景不长呐;在这站上车的乘客还不少,因为什么事儿,整节车厢都闹腾起来了,喊打喊杀的。
好事如我,怎能不围拢过去,好凑个热闹呢?
7.
我搞明白了:为争抢靠窗的座位,起了纠纷。
遇到这糟心事儿的是个小姑娘,估计是刚刚参加完高考,一个人出来旅行吧。这样一个文弱的小姑娘,跟前矗着一个嚣张跋扈、跟她父母年龄相仿的中年妇女,她哪里应付得了呢?
连载中,第十九篇;下一篇:[连载·一具心理尸·第二卷⑳]一个心理师在火车上被霸座者的「智慧」震惊到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