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上海,在离乡的3333天,我选择了回家
在那群人之中,我混得还算可以
08年上大学
12年毕业,充满热血的我被忽悠进了一家皮包公司
13年,从皮包公司离职,进入一家非常不错的公司
14年升区域主管,平均月薪大概15K
15年谈了个上海女朋友,面对高昂的房价,月均20K的收入似乎不怎么够看
大概5,6月,在股市的最高峰进了场,大概工作几年攒下的30多万几乎血本无归
9月,和几个朋友离职,带着客户进入新媒体市场,凭着手上的客户及大V渠道,月入30-40K
16年3月,第一波新媒体狂欢结束,团队解散,降薪进入某创业海外旅游O2O平台,任全球业务管理,同类产品中,韩国市场份额第一
17年2月,因萨德问题,团队融资受挫,坚持了半年之久的团队最终解散
17年4月,进入某商业地产公司,任新项目负责人,月均15K,第一次见识到,原来传统行业中,拥有关系的员工居然可以懒散到这种程度,也第一次发现,原来商业地产已经颓废到这种程度
11月,完成项目任务,提出离职
12月5日,完成离职交接,加上4年求学,扣除各种假期,在总计离家3333天的日子,我离开了这座繁华远胜家乡的日子
对于那数量庞大的外来人口来说,其实北上广并不友好
12,13年的我就和那大多数刚到北上广的外地人一样,深信努力便可在这座城市立足
毕竟有那么多成功案例,那么多大V在微博、贴吧、论坛等等那么多地方十分细致的描述了自己从偏远小山村到北上广成功翻身的经历
还有那刚进公司入职时,给我们做现身演讲打鸡血的成功山村姑娘,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
直到14年,开主管会议时,我才知道,原来当初做新人时,给我们打鸡血的那个山村姑娘,原来不过是公司根据需求定制的人工偶像
地处偏僻点,身世凄惨点,文化水平差一点,样貌丑一点(如果漂亮容易被人觉得是靠XX上位),再听话一点,至于努力?努力的人太多了,不差这一点
再然后平时明里暗里多分配些客户,各种阶段多安排些PK,不过几个月时间,一个普通姑娘便成了一个工作半年,便靠自己努力从群租房搬进了有独立厨卫的精致出租屋,并买了车的标杆性人物
然后,接下来她的工作任务便开始变了,从一个业务员成了一个培训讲师,每波新人进来的时候,便由其做现身演讲,讲关于努力为公司做贡献,很快便能达成买车买房,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的梦想
而实际上,那真正在北上广混出头的打工人士,似乎还不到每年那么多涌进那些城市总人口的万分之一,整座城市的平均工资就那么多,再扣掉头部人群的那些,其实真相一直在那里
回家吧,家里有些最需要你的人在等你
有一种感情叫隔代亲
别和我一样,等最疼你的人在你不在身边的时候离世了才后悔
我说的并不是爸妈,也许爸妈还有时间等我们成长
一直以为时间还有很多,想着多赚点钱再来孝敬那些当初那么疼爱我的奶奶外公
毕竟小时候说过好多次,等以后一定会赚好多好多钱来孝敬你们
然后,忽然某一天,你还在加班加点赶工的时候,接到家里的一个电话,XX快不行了
等你丢下一切,急急忙忙赶回去的时候,人都已经咽气了
其实大家应该都差不多,大学毕业的时候,那老一辈基本也都七老八十了
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等你再用许多时间去赚那么多钱
他们也许希望的只是那个最疼的孙子/孙女平时能多去陪陪他们
而不是每年就过节的时候来那么一两次
回家吧,在这个空间并不是阻碍的年代
在这个科技愈见发达的年代,受空间局限的行业终将被淘汰
从淘宝电商开始,再到之后的游戏,文创,直播,短视频,自媒体等等等等,都开始摆脱原来必须前往北上广才能成功的局限,越来越多的人在全国各地的小城市里开始发光发热
而当普通人在小城市开始崛起的时候,阿里、腾讯等大公司也开始了在小城市的布局,总部受一些限制不能动,但一些别的东西,放在小城市,既能省下那笔不小的开支,又能远离那拥挤的人群,对具体业务又没什么影响,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人工智能发展很快,机器人的发展也很快,当作为都市白领的你还在诧异那摆地摊的大妈,卖烧饼的大爷月收入是你的几倍的时候,你应该警醒,越来越不值钱的你是不是太容易被取代了,因此才会叫不上价
回家的这段时间,发现现在熟练木工、金工甚至是泥瓦匠的日收入都已经破千,小时候那些不值钱的家居建筑,价格也早就翻了几番,那小时候你看不上的坏同学,如今也早就住上了价值数百万的楼房,而北京,甚至已经开始了控制总人口数量,也许背井离乡的白领,才是下一波会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淘汰的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