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生活着,从小却又或多或少的相信自己以后不平凡,只是也许穿过人山人海之后,我们也发现了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周云蓬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走了一条不同的路,以前喜欢旅行,其中一个优点就是在路上可以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撞见各种各样的生活,然后发现原来这样生活也是可以的,以前很多自认为的“真理”会慢慢崩塌,特别喜欢一句话“你说的对,但不见得是唯一的道路”。旅行多少会让一个人变得宽厚。
每一个安定的人都向往流浪、乐队、伏特加。正如每个漂泊的人都向往安定、童年、杜鹃花。所以很多以前我想去的地方,我都一个人去过了,不至于在往后的岁月中,总不安于稳定,总想出去走走,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现在很多地方都去看过了,去经历、体验过了,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得到的是什么,更能安于自己选择的生活。
人类只是一个概念,一代又一代人过着的都是想似的生活,真正决定你悲欢的,就是你身边的那几个人。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羡慕周云蓬那样的生活吗?我想其实并不羡慕,记得在云南的时候碰到一个独自旅行的人,从北京一路走来,独自在外十多天时间,她说每次旅行都要走到精疲力尽,然后每次回到家就会有回家真好的感觉。周云蓬不是在旅行而是在漂泊,我不喜欢漂泊,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我想要的是一个温暖、舒适,有一个爱着的人,一个人让人安心的家。不管外面经历多少的风风雨雨,你知道,家一直在那儿,而那个人也会不离不弃。
“文艺青年”老了应该去哪儿?当然是大理。前些天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有时候还是会想想,其实在束河的时光还是挺好的,人应该遵从于自己的内心,学会保持一颗平常心,知道自己是谁,要入世,但也不要完全被这个世界绑架了,不然,哪一天突然回想起来,发现自己没有真正的活过,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这样就不太好了。
公务员也好、医生、教师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职业,不要把它当成了你自己,你就是你,哪一天不是这个职业了,你依然能很好的生活下去,这种生活未必要追求多么丰富的物质,更关键的是你的思想和人生态度,即使是最后的棒棒或者请回答1988里面的生活也挺好,如果一个人能接受自己,他就能接受这个世界。
以前的时候经常看类似于《绿皮火车》之类的书籍,比如巴金的《家》《春》《秋》,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复活》《狂人日记》《朝花夕拾》《边城》《尘埃落定》···,后来吧,看的书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实用了。比如现在看的公文写作一类的书,管理学概论,动机与人格,都是一些严谨的干货,一个人到了一定的时候,情绪化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更关注结果而不是心理状态。看书的习惯倒是这么多年都没有变,也算是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