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儿刚上幼儿园小班,报到前的家长会,老师布置了正式入学时需带来的文具和手工用品,比如橡皮泥、水彩笔一类。
有个叫杉杉的小女孩的爸爸很热情,老师刚布置下来,他就对周围的家长说,他家附近就是文具商城,老师布置的东西他通通能搞定,不想跑腿的家长可以全权交给他,由他代买。
有几个家长有点感兴趣,过去问了几句,大部分家长只是看了看就离开了。
后来老师建了班级群,一些家长开始讨论在哪儿可以买到老师要求准备的东西。杉杉的爸爸再次提出了可以帮大伙代买,还说买得多的话,他去跟店家谈,价格上可以很优惠。
这下不少家长有了兴趣,纷纷在群里表示,希望杉杉的爸爸给代买。
杉杉爸一口答应下来,接下来的两天,他不停给大家发各类文具样式,让大家做选择。等所有人都选定通过之后,一个个开始报价,把商品的标价和他最后谈定的价格对比着发给大家看。
所有都敲定之后,杉杉爸一下订购了三十几份。最后他把店家给开的收据和清单拍到群里给大家看,让大家监督。
这样一通下来,微信里聊天记录好几百条,我只是随便翻翻就已经晕了。不禁在心里感叹杉杉爸爸的热心肠,揽下了这么费心劳神的事儿。
到了老师约定带文具的那一天,杉杉爸拍了张他装货上车的照片,好家伙,摩托车的前后结结实实地绑了三个大纸箱。
家长们陆陆续续赶到学校的时候,杉杉爸早就等在教室了。一旁的老师说,大家可得好好感谢杉杉的爸爸,一个人把这些箱子运到三楼,很辛苦,来,咱们给杉杉爸爸鼓鼓掌吧。
记得当时教室里正乱成一锅粥,有孩子有家长,闹哄哄的,老师扯着嗓子说了这些话之后,零零星星有掌声响起,家长们有的在跟孩子说话,有的在找孩子的床铺,总之各有各的忙碌。
杉杉爸守在箱子旁边等着一个个的家长去领文具。有的家长领了之后现场给付了现金,有的说没带钱回头微信发红包给他。杉杉爸一概很客气地说,没事儿,回头再说,不着急。
我在前一天已经把文具的钱转给了他,领文具的时候在一片嘈杂声中我特意扯着嗓子喊,谢谢,真是辛苦你了啊。
说实在的,这位杉杉的爸爸为了这件事儿,真可谓尽善尽美、鞠躬尽瘁了。这些天微信群里感谢的呼声也很强烈,我想今日文具得以顺利发放,大家应该都可以皆大欢喜了。
没想到,这还只是开始而已。
文具发放的当天晚上,就有家长在群里发出疑问,说我家拿的包裹里面怎么没有卡纸啊。
杉杉爸立马回应说,有的啊,他都检查过,白色的那本就是。
那位家长估计去找了,半天不说话。
又有人跳出来说,水彩笔怎么是18色的,怎么不买24色的。
杉杉爸解释说,他是根据老师在家长会上的要求买的,老师说18色就可以了。
很快就又有家长冒出来,说感觉胶水的质量不太好啊,白板笔的牌子有点杂啊。
杉杉爸一一解释着。
我突然觉得怪怪的。明明是帮大家忙的人,怎么一转眼就变成被大家挑刺的人了。
家长们明明是最大的受益者,怎么得了便宜还卖乖呢。
大家似乎都是健忘而又麻木的,前面还感恩戴德的,后面立马就跳出来质疑了。
而助人为乐似乎也是要讲究个度的,利他主义太明显,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稍有差池反而开始较真起来。
这似乎是个问题。
(2)
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则新闻,某男歌星长期资助贫困大学生,后来自己患病,便停止了资助,反而需要借钱给自己治病。
结果资助一停止便引起了被资助对象的不满,纷纷指责你怎么突然之间不给我们打钱了,你不给钱让我们怎么活,你既然是演员肯定挣了很多钱,怎么可能连自己治病的钱都没有,我们不信。
印象中那位男歌星后来因病去世了,他的资助对象并未因此而感激他,缅怀他,把他当成再生父母般供奉着,反而仅仅是懊恼失去了这么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
还有一位长期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的教授,在长期的无私的资助过程中,这200多人中的绝大部分都只是被动地接受,从未试图与他联系表达点什么,据说逢年过节给他发短信的也只有四五人而已。
其中一个受教授资助的贫困学生在工作之后还向教授借过一次钱,结果借完之后便一去不回、杳无音信了。
这样看来,感恩图报的人真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
其实,我们并不鼓吹所谓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并非暗示我今天赠了你一束花,明天你至少得还我一棵草。
我们不需要报答,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感谢和感激。
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说,我帮助别人完全是无私的,无私到连一点心理上的回馈都不需要,你冷漠而又坦然地接受我的馈赠丝毫不会在我的心里形成一点涟漪,哪怕哪天你背信弃义,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决然离去,甚至在背后捅上一刀我也毫无感觉。
有谁能打包票自己已经“无私”到了这等地步呢?
说到底,帮助别人,就算不图物质上的回报,精神上的满足总归还是要的。
我帮助你,就算不需要等额的回报,还是希望你能记得我,发自内心地认可我的。另外,假如我帮你渡了河,还希望你不要嫌弃我用的是小渔船而不是你想要的游轮。
如今看来,助人之后仅仅是想得到这点心理上的满足也似乎很难了。
(3)
最近一个朋友跟我抱怨,说亲戚跟她借钱,她很想帮忙但恰巧最近手头吃紧,拿不出那么多。
而她又是老家所有亲朋好友里混得最好的孩子,一直被亲戚们奉为弟弟妹妹们学习的典范,直接跟亲戚说没有估计完全不会被相信。
于是她咬牙腆着脸皮花了几天的工夫,问同事借了一些钱,凑了亲戚要的数给送过去。
哪知亲戚非但不领情,拿了钱之后,还在背后悄悄跟别的亲戚议论,说她在外面混那么好,老家的亲戚找她帮忙却一点都不爽快,态度不热情,还磨磨蹭蹭。
她从偶然的途径知道亲戚的议论,感觉兜头一盆凉水从头灌到脚。自己竭尽全力地帮忙,费尽心思地顾及周全,结果还是得了个里外不是人。
什么时候帮人忙要求已经那么高了,不仅讲究产品质量,还得注重服务态度,找人帮忙的成了大爷,帮人忙的反而要赔着笑脸。
对于这种事,我建议那位朋友再次见到那个亲戚时,一定要有意无意地提到自己目前的经济困境,提到自己借给她的钱也是千方百计借来的。
你得让他知道你的辛苦,你的不容易,并且,你得让他明白,借他钱是你的仁义,不借也是你的权利。
毕竟,凭什么让我做无名英雄,我乃一介凡人,远不能普渡众生,想让我帮忙,至少得让我心里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