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工作需要经常下站,小站客流量虽少,但也每日成百上千的人来来往往,终日里阅人无数,看尽人间百态。
一、活的最真实的是孩子。
八月十五前,奶奶要回老家了,儿子儿媳抱着小孙女来车站送别。孩子们对老妈千叮万嘱,方让其检票入站。方才还活蹦乱跳小孙女,忽然无声了,转头一看,两湾清泉水已经呼之欲出。
十五过后,又一老人来送儿女一家三口回城。父母祝福小孩子和老人再见,孩子半天无语,只是小嘴撅着、头低着。过闸机时,才小声的说就不再见。是的,还不舍得走就要说再见了。
还有一天傍晚,一个3、4岁的小女孩和姥姥都火车站来玩。这种三等小站进站口直接连着广场,所以附近居民吃饭出来到遛弯,有时也会跑到进站口来。
那个小女孩那天拿着一个广告单在验票口一遍遍的刷。小人太小了,即使踮着脚尖也不能把广告单放入验证口。身后的奶奶说不行,她依然执着。我说给阿姨看看。她马上跑过来。我问她坐火车干什么去?“找爸爸”她稚嫩的说。我告诉她这个不行,你要买火车票才能去。没想到她转头就跑。不一会又给我拿了一个更大的广告纸来。看来她太想爸爸了。
二、说话最假的是母亲。
有一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肩扛手提的两个大包裹。个子本就不高,包裹大的几乎看不见她。一会儿她来找我说还想取点东西,想把这些东西先寄存在这。小站人不多,所以我也就同意了。
没想到过了好久她才回来,又拎了一大袋子黄瓜茄子。我说大妈你这么多东西怎么拿?她笑嘻嘻的说:家里种的,想带给孩子们尝尝。“孩子在哪呢?”“沈阳,儿子先去的,闺女毕业也找他哥干去啦。”“可你带这么多东西,怎么拿?”“一共没多少。”“这还没多少,就差搬家了。”
当剪完票回头望见她时,她真如一头老黄牛一般在过天桥。
八月底九月初,正是大学开学之际。父母送孩子,总说“别想家。”可孩子都走了,他们还在站门前驻足,或是挺腰伸颈的张望,或是屈身侧目从缝隙中寻找。让我不禁想起父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常回家看看,你不想我们,我们还想你呢。”
也许在妈妈眼里儿女永远是孩子。莫日,一位年轻父亲带着一双儿女出行,年迈老母前来送行。由于老母亲没带身份证不能买站台票,无法进站送行。于是苦苦哀求我能不能进去送一送。她反复这说“他带着两个孩子呢,怎么上车?”年轻人看上去35、6岁,正是年富力强时;而老母亲则有70多,鬓白背驼。老母爱娇儿,尽管她已经看不见孩子们了,还是久久不愿离去。直到遇到一个不太熟悉的同乡,叮嘱他进站以后照顾一下自己的儿子。她说:“他带着两个孩子呢,过天桥时多帮忙。”嘱托完她似乎有些释怀了。
三、最言不由衷是夫妻。
车站新上身份证实名验票闸机。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用。年轻人一学就会,年龄偏大的我们就会人工教。若遇到夫妻,一个会另一个不会,他会嘴里一边说着“笨死了。”手里一边给对方摆好身份证,教其通过。若两个只过了一个,另一个定会来个“雁回头”。更有甚者还有要闯回来“救驾”的。
还有一种老头或老太太一人全全保管身份证。有的藏于内衣处;有的藏于裤腰里。于是一个急匆匆宽衣解带找身份证,一个则泰山压于顶安然不动。然后两人携手通过闸机,再次踏上旅程。
四、送别最美风景是情侣。
有的手挽手肩并肩;有的驻足对视深情凝望;有的梨花带泪别后又湿巾;更有甚者已是千辞万别,又买票再送一程。情到浓时难自禁。
这些只是平常日子的小花絮,其实每天来来往往的大多数的人都在为生计奔波。
燕郊站早晨6:30上班的人群如洪流一般冲破闸机。
蓟县站安徽打工一家老小,从南方一路辗转都北方,还不知道下一站是否能有所收获。
丰润站年轻的女民警偷偷的告诉我,由于连续值班都没有时间谈恋爱。
还有漂亮的客运员面对旅客辱骂,仍然耐心的解释。
无论是奔波在路上旅客还是驻守在小站工作人员,我们都在努力的工作、生活,为美好明天而奋斗。
每当朝阳还未升起时,我们已打开站门,迎接四方来客,祝福你们一路平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