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瞬間,同事接二連三離職創業去了。不太清楚也不可能也不願意知道我老闆與所有前同事的當下內心狀態,我只覺有點無情,而這種無情在大陸人才競爭市場上是這麼理所當然的。這讓我覺得詫異。
是在清晨醒來床上看朋友圈這些創業消息的,前幾天另外一位同事才和我說,「欸你沒看最近大家約好了一樣的蜂擁離職嗎」我說:「我沒看耶,有這回事嘛」。同事回我個奇怪表情,為什麼我可以這麼置身事外;因為要加入很多陌生帳號,我已習慣不太去看其他人朋友圈,更多時候願意專心在我自己選擇要發送什麼樣的信息篩選上,但是同事這句話還是有記下了,於是今天翻了翻。看了幾條,我發現自己再也看不下去。為什麼?
1. 不否認她們都是優秀女性,甚至比我年輕幾歲。
一直有一種對比感,當台灣青年用力「尋找自我」的時候,大陸青年早已賺第二桶金、進入管理層或是進入家庭。這是社會氛圍,似乎一切都前進的比較快,包括人生進程。這個「比較快」,也不只是社會期待你做的決定,而是內在生理時鐘也會督促你的,也許大陸青年25歲就要決定的事,在台灣可以拖延等到30歲;這中間的意義在哪?我多出五年去看看世界。女人對於年紀是很敏感的,可能看見比我小的她們已經選好人生道路,有一點羨慕忌妒吧!
2. 這些成功的故事,說得太具細靡遺
說真的,現在這社會的人,對他人的故事真的有如此渴求嗎?我有點不確定這個事情。我當然相信「故事有其傳播的意義與價值」,但當你有目的的說一個故事你就是在營銷,而這些熟悉營銷操作熟稔於心的女性們,現在開始行銷的對象是自己。這樣做真的好嗎?把自己推到了一個這麼前面的位置,把自己過往一切如實交代,大家都知道了,然後呢?換一個思維角度,你說,這叫做個人品牌經營。創業者一定不能害怕把個人自身經歷與企業形象做併置推廣,這我理解;我的困惑在於,就算你無所畏懼的把自己攤開,對你自己,對創業本身,是不是一個好事情?畢竟你不是永遠都只有工作那一面。
3.社會對錢的慾望推著好多人排隊去創業
創業是高概率死亡事件。你們知道嗎?創業是需要衝勁、創業需要老師、創業需要強度學習,當然也需要更多我不知道的東西。(所以我還在這裡而你們創業去了。)這些你說你都有,你認識了好多大牛大V,你似乎覺得站到某一個歷史上的意義節點,你感受到時代推著你前進,你似乎一路走來也為這件事準備好久,你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你很大方坦承對於賺大錢與成功的渴望。當社會用房產幾棟車子幾台穿著多體面融資到幾輪來決定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我認為這個社會是有偏差的。
4. 媒體持續推送,媒體已死,何談良知?
我難過,難過是在於至少我現在也還算在媒體環節裡面,表面上看起來,她們已經掙脫了上岸了,她們是不是想的比較多動的比較快?你說良知值多少錢?良知是什麼?少在那邊高大上了,你還不是就領著那幾個打工的錢;我難過,是因為我看到大家在上岸前,最後那蹬上去的力量,可能還是傷害了一些人一些事,我不確定她們知不知道,有沒有意識到,是不是認為這是生存的必要之惡;這些種種,讓我覺得不適,真的不適。
在上海的這一年,我看到許多優秀的創業者。我也願意相信,任何一個人如果找到專心致志的方向,不論她在哪裡曾經做什麼,最終都會走往那條路。在沉澱與反思之後,我祝福她們,畢竟那是他們選擇的人生,不是我的。
要創業的你們,想清楚,因為創業不是成就人生唯一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