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个呼吁善良的张小龙

今天的微信公开课PRO,开场时间比原定的9点半晚了几分钟。

现场的数千人,还沉浸在此前暖场的小游戏比赛中,猝不及防迎来了张小龙在大屏幕上的出现。

简单直接的寒暄和确认缺席之后,张小龙说了一句:

“其实我是故意不来现场的。”

这引起了会场上的一阵笑声,当然,视频里张小龙不会对笑声作出反馈和互动。而这也是他的讲话中唯一的玩笑,接下来他谈及的“思考”都是沉重的。

1

张小龙先说了微信的责任担当。在他看来,微信作为一个基础的信息传递的平台,平台方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可能会引起信息洪流的方向变化。

“基因编辑是一种非自然的选择,因为人类强行的改变了自然进化的进展。类似地,技术的进步同样改变了自然的选择。”

这句话唤起了我对一本书的记忆:《浅薄: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

《浅薄》在美国的面市时间是2010年的6月15日,刚一上市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就在新书上市的一周前,6月8日的凌晨1点,乔布斯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全新的iPhone 4;半年后的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第一个版本。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的前夕,《浅薄》这本书提出了一个警示:

人类的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整个文明的进程中,人类在口语化时期的记忆最好,到了书面化时期,进行深度阅读的专注能力最好,而到了互联网时期,人们擅长多任务处理,精力却更加分散,无法做出深入的思考,变得更加浅薄。

该书作者尼古拉斯•卡尔曾经是《哈佛商业评论》的执行主编,《浅薄》是从其此前撰写的《谷歌让我们变愚蠢?》这篇文章引申出来的。

《浅薄》曾经入围2011年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的最终决选。普利策官方给出的评语是:“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深入探索了互联网对人造成的生理影响、对人类文明传承延续的影响。”

究竟我们是不是被互联网“浅薄”了?

经过近十年身处移动互联网的实践和思考,张小龙总结为“人类对于信息的广泛连接带来的影响的思考,是落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的”,继而追问:

“人们真的能驾驭这种信息互联吗?还是说,技术在引导甚至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在热切且乐观地拥抱科技时,张小龙这位互联网前沿思考者却显得如履薄冰。

张小龙今天提到了“七点思考”中,我认为,贯穿这七个维度的一条线索,是他希望对信息茧房的突破。

“信息茧房”指的是,一个人最终接触的信息,全部都是自己想看的、跟自己想法接近的信息;对陌生的以及和自己想法不同的信息和观点,完全没有机会接触。无论是社交网络上用户的主动关注和屏蔽行为,还是算法根据用户兴趣推荐的行为,都会加剧信息茧房效应。

也就是说,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在这个意义上,张小龙说,人们看到屏幕上的视觉信息,超过了现实中眼睛看到的信息。

“现在一个人的世界的大小,是由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宽广度来决定的。”

人在选择信息的时候,不仅受到兴趣的制约,还存在社交选择,社交媒体上朋友的兴趣、语言风格、活跃时间和个人用户社交媒体行为有着很强的关联。

可以说,一个人的“信息茧房”是通过社交圈层搭建起来的。长期处于某个圈层的人,不仅失去了接受其他圈层信息的机会,也失去了接受其他圈层信息的能力。

张小龙提醒,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动去获取信息,而是更倾向于被动获取。

“记得好几年前,我说过一句话:‘推送改变世界,因为用户更懒了’。”

思考信息的推送方式、考虑扩大微信好友人数上限、在“看一看”里的社交推荐、致力搜索能进入每一个小程序内部,等等——都是张小龙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社交其他可能存在的“平行宇宙”。

我们多数人与张小龙的区别,或许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张小龙知道自己不知道。

他期许的是,我们依然可以在微信里探索未知。

2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提到了一个让人沮丧的观点:在未来世界,只有1%的人掌握算法,而其他99%的人,只能提供数据,沦为毫无用处的人。

用通俗的话说,这些无用的人就是“吃瓜群众”,像婴儿般被塞上奶嘴,他们的欲望会被极大地满足,在科技的摇篮和怀抱中过得很幸福。

然而,他们的生命也会被别人的算法切碎,剁成肉沫——逛电商,刷社交媒体,对自己一点节制都没有。

无论多少生命都可以填进去,而他们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就是产出了大量的数据,让别人的算法不断迭代,而他自己仅仅是数据。

伴生着数据的付出,就是隐私的失去。

张小龙提到:

“从历史来看,科技越发达,个人隐私会越少。人们在获取便利性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一点一点把自己的隐私范围缩小。”

眼下,几乎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大公司的服务器上。虽然像谷歌和亚马逊这些公司明确表示数据的使用权归用户,它们只是使用数据改进产品和服务,但是实际上用户并不真正拥有数据,拥有和使用数据的都是那些公司。

在我国,某些拥有大数据的平台公司,甚至宣称它们才是数据的所有者。

2016年,欧盟率先制定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在法律上为鉴定数据所有权和保护个人在数据上的权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欧盟之后,美国加州也通过了《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于2020年开始实施,这个条例被认为是美国版的GDPR。

但尤瓦尔·赫拉利对未来的判断始终悲观:

我们使用科技辅助决策的过程,其实也是把权力一点点渡让给机器的过程。人越是自甘堕落当“数据”,越是依赖算法,那么,失去自主决定的能力就越快,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就越差,这种现象被称为“自动化悖论”。

他最为担忧的是:未来,人类的自由意志会走向崩溃吗?

对此,张小龙的思考更为务实:

“作为平台,因为我们有大量的数据,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其实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也倡导同行一起重视这个问题。”

保护人类的自由意志,一如他始终说的那句“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微信总部的所在地广州TIT创意园,距离中山大学南校区仅几公里之遥——在这个校园,国学大师陈寅恪度过了人生最后二十年。

陈寅恪撰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碑文》最后一句传颂至今: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火,共三光而永光。”

惟愿我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仍可以长存在未来的智能世界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