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和弗洛姆,是心理学领域的四位如雷贯耳的重量级人物,都归属于“精神分析学派”,并且各自都有突破性的贡献。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弗洛伊德是阿德勒和荣格的老师,一开始关系非常融洽,但渐渐由于各自观点出现差异,阿德勒、荣格相继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只有弗洛姆毕生都认同并完善弗洛伊德的观点。
他们各自开创了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推动了个体心理学派、分析心理学派、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发展。今天碎碎念的这张烧脑书单,来梳理四位心理学家的代表作。看懂了这四本书,也就明白了心理学重要分支“精神分析学派”的主旨。
一、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解析书籍《 梦 的 解 析 》
要了解精神分析学派,当然要从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开始。这本书在1900年出版,奠定了精神分析学派的基础,是必读的“精神分析第一名著”。
在本书之前,人们从未认真研究过梦境。弗洛伊德研究发现,梦是内心愿望的达成。不过,因为成年人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大多数的梦都经过伪装,将真正的欲望隐藏了起来。而分析梦境,就是要通过探索和解释,发现做梦者内心的愿望。
书中还提到了“冰山理论”,来比喻意识与潜意识:人的精神活动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冰山,是能被我们觉察到的意识,而淹没在海面之下的绝大部分,则是很难觉察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左右我们。
愿望要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面并不容易,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以梦的形式呈现。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两种精神力量,一种想办法在梦中实现它,另一种负责“审查”梦的内容,决定潜意识中哪些内容可以进入我们的意识。
二、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德勒
解析书籍《 自 卑 与 超 越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原本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但后来因为观点相左,连发三篇论文批判弗洛伊德的“性冲动”学说。后来更是创立了“个体心理学派”,这本《自卑与超越》就是他的代表作。
与弗洛伊德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性冲动”不同,阿德勒更看重自我的作用。他认为,人人都有超越自卑、追求优越的天性,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实现人生目标。
阿德勒还提出,要重视自卑感:人人都有自卑感,即对自身状态的不满,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且,与很多人想的恰恰相反,自卑感非但不坏,还特别重要——因为它让我们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所以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是人类文化的基础。
阿德勒还提出一个十分鼓舞人心的观点:不幸的经历和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们可以通过重新解读经历,改变自己的命运。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说遗传或经历决定孩子的能力,真正束缚一个人能力的,是他自己的思想。
三、分析心理学派创始人:荣格
解析书籍《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卡尔·荣格,也曾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坚定捍卫者,甚至被弗洛伊德钦点为继承人。但他也因观点冲突而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自创“分析心理学派”。他的理论,对后世的心理学、社会科学乃至文艺理论,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荣格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所谓“个人无意识”,就是个人经验因为遗忘和压抑,而不能在意识中容纳的内容,只存在于潜意识里。一旦需要,它们就能自觉呈现并浮出意识层面。
一个国家的人为什么会有共同的性格特点?为啥某个地方的人口味都类似?这就是“集体无意识”:在进化和文化发展过程中,人们与生俱来、存在于心灵深处的共同心理基础。甚至有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察觉到它对我们的影响。
四、精神分析社会学奠基人:弗洛姆
解析书籍《 逃 避 自 由 》
埃里希·弗洛姆,不仅在心理学卓有建树,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特别善于把精神分析的方法运用在社会行为分析上。而且,目睹了二战的残酷后,更促使他对人的行为深度思考,毕生都致力于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成为了“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弗洛姆的战争经历,让他重新审视自由。他认为,自由有好的一面,摆脱了以往的制度和精神束缚,给现代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但也有坏的一面,让人失去了原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感到越来越孤独和无力。
当人们无法忍受孤独,会怎么做呢?第一个办法,就是臣服于权威。所谓权威,可以是具体的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或组织,或者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比如宗教中的神、社会的流行观念等。通过臣服和结合,可以建立一种新的纽带,找回归属感和安全感。
另一个方法,就是破坏。破坏欲一般只针对让自己感到威胁的事物,和让自己显得弱小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破坏欲经常被伪装成正面情感,比如有人因为怕被动物咬,就打着公共卫生的旗号,呼吁把城市里某类动物都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