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同学那天建了个微信群,把我拉了进去,里面人也不多,大概有十几个,大部分都男同学。这两天,看他们在里面聊天,几乎都是用语音,熟悉的家乡话,但是声音已不复当年十三四岁时的稚嫩,都是中年人的声音了。
我是九零年上的初一,班里一开始有二十大几个人,后来陆陆续续有退学的,毕业时连二十个人都不到了。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大部分家长还是抱着读书无用的想法,加上很多孩子家里大人都没时间管,贪玩,成绩不好,所以有的连初中都上不完就去打工了。我们初中是一所乡中,属于这个乡的村庄的孩子们都来这里读初中。我们村是离学校最远的一个村,大概有八里地左右,那时村与村之间还基本都是土路,我和小伙伴骑自行车上下学,路上大概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晴天还好,碰上雨雪天气,路非常难走,下雨天泥会粘到车轮上,走不了多远就得用棍子去刮,要不然就骑不动了,下雪天路滑,骑上去很容易摔倒。记得有时天气不好,老师会把上午下午的课连起来上,中午不休息,这样下午就可以早点回家。天气暖和的时候,我们会带午饭到学校,因为学校没有食堂,记得常常带的是姥姥给烙的饼,里面卷着大葱炒鸡蛋,早上做好后用笼布包起来放书包里,中午吃的时候还是温的。还有个喝水问题,学校没有开水房,那会儿在我们那里根本没有卖保温杯这种东西的,后来还是小舅舅来市里时给我买了一个便携式保温壶,外面是蓝色的塑料壳,里面是水银胆,盖子拧下来可以当水杯,那在当年可是个高级玩意儿,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有,我现在还清晰得记得它的样子。
后来上了初二,我们离家远的冬天就开始住校,和初三的学生住一起,大通铺,一间宿舍睡十来个人,床都是各人从家里运过去的,所以大小高低也都不一样。装的是土暖气,一排宿舍的顶头有一间宿舍是做饭的大师傅们住的,里面有个大炉子,带动着这些暖气。回忆中就是冷,连热水都很难喝到,只能去朝做饭的大师傅要,有时人家还不给,因为人太多了。记得当时校长的女儿也住校,比我们高一届,是个漂亮和气的姑娘,我们都和她关系不错,晚上有时她会在她爸爸的办公室烧水,我们也会去要水喝。所以洗脚什么的,只有周末回家才能洗一次。伙食也不好,记忆中午饭几乎天天是白菜汤和馒头,一周只有一天能吃到炒菜,早饭和晚饭就是粥和馒头就咸菜。厕所在宿舍西边挺远的地方,半夜还真不敢一个人去。
可当时并不觉得苦,每天都很快乐,也没有什么升学压力,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可能比别人要稍微用功一点。初中毕业后有两个同学上了中师,上高中的很少,我因为去的是外县的重点中学,跟大家的联系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