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笑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循着螃蟹的味道跑回来!心心念念的故土!梦里百转千回的城-上海!
总说起上海的味道,可也说不清到底上海是个什么味道,也一直这么懒散着不曾真的静下心去好好的回味。某日,在饭局间,无意中聊起了上海的泡饭,于是,就想乘着这个假期,随行记录一下我所热爱的这片故土…
一早的航班,夜里有些辗转,起风了!听见下雨的声音…出门的时候雨倒是停了,熟悉的机场人头涌涌,天未亮,就连钟爱的星爸爸都没有开,然而却不知疲倦!
从虹桥机场出来,等候地铁的时候,深呼吸!嗯…空气中都有股熟悉的味道!上海的味道…!姨妈家住在徐汇区,地铁10号线从虹桥机场出来,到南京东路转2号线至静安寺,再转7号线到东安路,全程票价只要4元,相比广州地铁的价格要便宜许多。目前,上海共有17条地铁线路,可谓四通八达!
一进家门,就看见姨夫在厨房里忙里忙外的,见着我第一话就说:“螃蟹给你准备好了”!果然是亲的!说起吃螃蟹,人总说阳澄湖的大闸蟹如何如何,市面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蟹壳上刻着“阳澄湖”字样的,却不知其实正真阳澄湖出的大闸蟹市面上几乎是买不到的,一来产量毕竟有限,二来嘛…需要供应的地方也着实是多,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周边地区的养殖场把螃蟹送到阳澄湖里去“泡”上一两天,去去泥腥味,然后再捞起来投放市场(这种也算是出自阳澄湖了)因着姨夫的关系,对于吃大闸蟹我可是有要求的,个头一定要大且饱满,4.5两一只是起步价,大多数人喜欢吃母蟹,蟹黄很诱人,可我独爱公蟹!蟹膏的香味是蟹黄无法抗衡的(当然个人喜好不同,口味也就不同了)
而吃大闸蟹,必不可少的是一碗姜醋!各地吃大闸蟹的方法和口味都不同,但独独上海人吃大闸蟹,才能吃出大闸蟹真正的味道来!螃蟹性寒,所以必须要佐以生姜才能将寒性中和,而醋合着生姜的味道,可以激发螃蟹最原始的香味与鲜美!因着醋的酸味,吃着也就不腻,毕竟都是高蛋白的东西。醋也是有讲究的,上海人吃螃蟹用康乐醋,把生姜切成细小姜末,泡在醋里,加点糖,酸酸甜甜的,口感相当好,和着蟹肉,连醋带生姜一同吃到嘴里,那味道…嘿嘿!吃螃蟹,讲究的是耐心!虽不至如传说中般用上百件“器械”来吃,但一通胡乱咬嚼,是吃不出螃蟹的“真谛”的,可不要暴殄天物哦!
彼时,席间聊起上海的泡饭,沈兄说,上海人吃泡饭很是讲究,配着好几道的菜式(电视上看来的),也有说在泡饭里面加了海鲜、菜粒等等…其实,真正上海人吃泡饭是很简单的。隔夜的冷饭,放到锅子里,加点水,烧开便成了!而过泡饭的小菜,主要也是以酱菜为主。酱瓜为首选,酱菜店里卖的酱瓜就有许多的品种……当然,在以前,条件好的人家,还有用肉松、咸蛋、凉拌皮蛋等小菜过泡饭。其实,所谓泡饭,不过是平头老百姓不想浪费隔夜饭,做起来既方便又省事的一种吃法!尤其是冬天早晨起来,一碗热乎的泡饭吃下去,肠胃清爽,通体暖和的感觉,那叫一“落胃”(上海话“过泡饭”意为下泡饭的菜;“落胃”意为吃得舒坦)
当然,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早点也是越加的丰富!有人编了个顺口溜:大饼油条粢饭糕、酒酿汤团米饭饼、青团羌饼脆麻花、馄饨炒面豆腐浆、拌面汤面油墩子、粢饭锅贴葱油饼、年糕糖糕条头糕、老虎脚爪蟹壳黄、生煎馒头小笼包…可见在上海,即使每日变着花样吃早点,大半个月都有不带重复的选择!
除了这些传统的上海小吃,包子店里也是每日排着长队。其实卖的包子并不比超市里的便宜,半个拳头大的葱花卷卖2元一个!上海人一直被视为是精打细算的,可偏偏让你想不明白的事也天天上演着…神奇的魔都!
吃好早饭,姨妈带我去她年轻时工作过的地方--朱家角古镇。朱家角镇属于上海市青浦区,位于上海市西部,有着地道江南水乡的特色,虽比不得西塘、乌镇等几个有名气的古镇,但胜在距离较近,地铁便可直达…姨妈家出来,转乘地铁17号线便到达朱家角镇。小镇这些年被开发出来做了旅游景点,因为镇子不大,节假日的时候里面自然是人满为患的,所以,如果想好好领略这江南小镇,最好是错开节假日。
小镇除了小桥流水与青石板街这些江南特色外,地道的美食也是老上海人没事便跑来逛逛的原因之一。老阿叔、老阿布(老爷爷、老奶奶的意思)们三五成群结伴而来,买些糕点、扎肉、青豆回去,使得小镇内热闹非常!
回到家已是下午,便是到了吃点心的时间了。记得小时候,午睡醒来,外公总会带着些点心回来,有时是一小块奶油蛋糕,有时是生煎,有时是馄饨…晚饭前吃些点心,似乎也是上海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别看上海住在老楼房如同鸽子笼般大小的空间里,讲究的女主人也会在小小的桌子上铺上一块美丽的桌布,摆上精美的茶具,在午后的阳光里优雅的喝上一杯咖啡或则红茶…也许有些夸大了,但上海人对生活的仪式感从未间断,从曾经的租界区开始延续至今…而仪式感,不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最直接的表现么?!
在上海,你不用担心下班回家天色已晚,因菜市场买不到合适的小菜而无法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晚餐,又或则对于时下的年轻人来说,进厨房太累,下馆子太贵!那么,随处可见的熟菜店便是上海最为便民的一项服务了!熟菜店在上海可谓“历史悠久”,小时候最喜欢的是外公从熟菜店里用油纸包回来一包熟小菜,因着跟家里常吃的小菜味道不同,所以格外的稀罕!如今,熟菜店里小菜的品种比旧时翻了个倍!琳琅满目,荤素皆有,连西式的色拉,都一盒盒整齐的摆放着,等候着考究的人们带回家…下班路过熟菜店,买上个一荤两素的,到家烧一锅米饭,再烧一个番茄鸡蛋汤…晚餐便准备好了!
实在不想动弹,还可以来“大饭堂” 。姨妈说,近年来为了更方便上班族,开了不少如食堂一般的快餐店,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告诉你,不想做饭就来饭堂吃饭吧…既称饭堂,顾名思义便如你想象一般,走进店里,选择好自己想吃的菜肴、米饭或则其他的主食,买单吃完擦嘴走人!就问你方便不?!
外滩,做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上海的地标之一!而与之隔江相对的浦东陆家嘴,有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更是上海近年来发展的缩影!
但是,我却认为弄堂文化,才是旧上海最真实的映象!来到上海,最出名的弄堂莫过于“田子坊”了。田子坊位于泰康路, 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以前这里只是一个马路集市,后因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得曾经拥挤平常的田子坊弄堂抹上了SOHO的色彩,变身成为现代创意聚集地,增添了人文艺术气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地铁9号线打浦桥站下便可到达)
我的童年,就是在弄堂里渡过的…冬天的时候,阿公、阿布会坐在太阳底下,或几个聚在一起打牌,或搬个小凳子坐在自家门口晒着太阳择菜;夏天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将自家的小饭桌搬到弄堂里或则马路边上,一边乘着凉,一边吃晚饭。经常也会有阿姨端着饭碗跑到隔壁家一边“嘎三糊”(侃大山的意思)一边就在隔壁家的菜碗里夹菜吃,主人还一边劝说着“多吃点,多吃点!”小孩子嘛,更是无所顾忌,自家的饭菜还没做好,已经在别家吃饱了…。小孩子家家也总是静不下来的,每日从早到晚就在弄堂里瞎跑,那时候个子小,觉着弄堂很宽敞,即便是老房子狭窄的木质楼梯,闭着眼睛也能跑上跑下毫无难度…那时候,一幢房子里住着好几户人家,除了外墙,里面都是木质结构,房间里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更不会有淋浴间。门口仅能容一人通过的走道,放着煤球炉子,炉子上烧着壶嘴里冒着热气的“咚吊”(烧水壶),有时候炉子上的砂锅里咕嘟咕嘟的炖着东西,远远的就能闻到肉香…!大家都自觉的侧身避让,一团和气!
如今的上海,到处大厦林立,霓虹深处,老房子越来越少…繁华之地更显大都会的风采!新天地里与你摩肩擦踵的老外,让人恍惚回到了租界年代;以前一家独大的红房子西餐馆,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泰国、马拉西亚…的餐厅与厨子抢尽了风头!淮海路上的奢侈品专卖店,黑色大理石镶嵌着硕大的玻璃橱窗明亮而让人敬畏…然而,却是更怀念小时候弄堂里的味道…那些红砖墙的房子里,走在上面会嘎吱嘎吱响的木头板子,那些种在马路两边“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现在想来,为何总是对那些红砖房子情有独钟了,却原是记忆里童年的味道,那些属于我记忆里上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