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王阳明:“读书是为了调节内心,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读书的时候,科举的念头又被牵扯进来,不知道该如何避免?”
王阳明说:“只要良知真切,即便参加科举,也不会是心的牵累。即便有了牵累,也容易察觉,克服即可。好比读书时,良知明白有强记的心是不对的,就克制它;知道有求速的心是不对的,就克制它;知道有争强好胜的心是不对的,就克制它。如此这般,整天只是和圣贤相印证,就是一个纯然天理的心。不管如何读书,也都是调节本心罢了,何来的牵累?”
那人又问:“承蒙先生开导,奈何我资质愚钝,实在难以免除牵累。听说穷困与通达都由命运决定,天资卓著的人恐怕对科举的事业不屑一顾;而资质驽钝的人则会为声名利禄所牵绊,心甘情愿为科举而读书,却又为此痛苦。如果想要放弃科举,又迫于父母的压力,无法舍弃,这该如何是好?”
王阳明回答说:“把科举之累归罪于父母的人太多了,说到底只是自己没有志向。志向立得定,良知即便主宰了千万件事,其实也只有一件事。读书写文章,又怎么牵累人呢?是人自己为得失之心所牵累啊!”先生因此感慨道,“良知的学说不彰明,不知道在这里耽误了多少英杰!
原来明确志向,才能使自己不会患得患失。自己其实曾经也经历过这种感觉,但是圣贤的话使自己对这种曾经的感觉体会更深。
比如自己当时在新加坡工作的时候,就立志成为公司最优秀的经理人,当时对于一些损失和获得就没那么在乎,经常是自己主动加班来管理店铺,即使公司是没有给加班费的,但是自己的行为丝毫没有受影响,因为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
时过境迁,如今自己创业,面对今年大环境的变化,生存极度困难,患得患失的感觉一直困扰着自己。自己的很多朋友也是有这种焦虑的感觉。
思考这种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其实也是自己对对未来的方向还是不是很明确,或者没有之前那么明确。
直到有一天,一个好兄弟赐哥发了一段话,使自己倍受启发。
“你的核心使命,就是打造好,你自己这辆车,所谓的财务和成就,只不过是这辆车经过和达到的地方而已。”
这不就是樊登老师说的,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中修炼。
也是很多大师反复强调的“借假修真”,我们借这些事,真正来修炼的是自己的内心,是我们自己这辆车。
困难和磨难就是来磨练我们的心智的,如果我们的志向明确,那么就不会这么患得患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