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几岁时,读“生命是一场修行”这句话,觉得太过深沉,读完贾行家的《尘土》,脑海里涌出这句话时,想到的却是“时光飞逝,需及时报恩”。
我是在火车晚点的四个小时中读完的《尘土》,这本书分了“人”、“世”、“游”三部分,读“人”的部分,好几次泪目,半个月过去了,今天想写点这本书对我的触发时,想写的也是“人”这部分。
关于这本书,我做的阅读笔记只有一段,是叙述他爷爷的话:
他养育了五个子女,所欲求的,是如应节当令的亲亲顺序,既苦作过,该有权求分内的收获。他的收获,是儿孙围坐炕桌前,媳妇们在灶间忙碌,笑声中夹杂着几句闲话拌嘴,而不敢高声,怕惊动了他,窗外院中有成群的孩童嬉闹,大门上新贴了春联福字。须臾间,竟化作不可追的碎影。几十年里,他不断求其次,还是落得如地里的枯茎,这一生服侍后土,仅得到苦涩的长寿而已。
我前后读这段话的次数,不少于十次,每次读,都会想起我的奶奶和父亲。
奶奶去世后,我离开了故乡,年少离家,跟随我更多的是叛逆和傲气,这十几年时光我都尽量避免想起或谈及我的家人,我对他们的情感是稀薄和吝啬的,他们曾一度是我生命中很难承受的一部分,直到今年的某一个时刻,这种强大的排斥才开始一点点瓦解。
读完这本书的第二天晚上,我在火车上和父亲通了一个电话,在这之前,我很久没主动和他打电话了。
这些年,我习惯了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对的错的,我都自己承受,不和家人诉说,拒绝他们掺入。渐渐的我心里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我们的人生互不参与,现在如此,将来也一样。
在火车站读《尘土》时的几次泪目,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我为什么不断的流泪?我在期待什么?
我没有正面的答复自己,但不由自主的和父亲通了电话,听他语气里的开心,我想起小时候在他身边长大那些年,每当他觉得我比同龄的孩子优秀哪怕一点点时露出的笑容,我在开往北方的火车上,和从前的自己又和解了一点。
年少时无所畏,想要的从来都很直接,觉得人生最大的痛苦也不过是无法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现在我依然希望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但我也同时明白,这种希望,靠自己人生是不圆满的,有人为我负重前行,有人为我默默付出,这些都是我选择的人生里从未缺席的环节,我需要及时报恩。
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是特别的存在,即便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他身边的亲人们来说,他或多或少善意行为的灌输,都会在对方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也许要十年二十年才发芽,但它其实一直都在,等有那么一阵清风吹进心里,它就能迎风生长。
《尘土》这阵清风来的就正是时候,这本书也许早半年读,我都不能有这么柔软的感触,这就是冥冥中的缘分。
ps:这篇文章断断续续的从上午写到了下午,中间改了好几次,感觉自己对情感的表达有很多阻塞的地方,但写作美好的地方也在于这里,和自己对话,和内心深处的自己共同成长。日更一旦决定开始了,就坚定的执行下去。相信困难会越来越少,收获会越来越多。
坚持日更,每天写作之1/365,坚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