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的《巨婴国》被下架了,毁誉参半。
一位书友坦诚的承认,这本书让她和她的很多朋友不舒服,说到:她看到武志红书中对孝道的否定,她慌了。
我和她讨论该不该禁书。我从作者的立场出发阐明,行政上的禁止对一位作者的影响,下架是不是一种偷懒的一刀切,是不是武力消灭肉体消灭。她从她和她朋友的角度出发阐述《巨婴国》不该大面积传播,“毕竟影响力太大”,会放大让她和她的朋友不舒服的观点,会影响到那些心智不健全的人。结果可想而见,我们说不到一块。
我说她是宣传部。她用一句话结束了辩论:你看过了再说话。
书的内容,我不去评价,还没看,无法评论,等看了再评。我所有议论基于常识。武志红的观点我有接触,刚开始很新鲜,后来我就不感冒了。但我不喜欢不接受是一回事,下架是另一回事。我相信人心的选择,市场的选择。好的,肯定有人买有人看。不好的,大家用脚投票。你不喜欢,就武力消灭,讲不讲道理?
再者,一本书影响力再大,也不能也不会成为一个人做判断做选择的依据,个人选择的依据在于个人利益、个人能力。你以为是圣经呢?你担心读者会受蛊惑而要禁止,正是家长包办一切的作风,你不相信你儿子或女儿的智商和理性,你还是停留在“中国人太愚昧不能接触这种过激的言论”。你强行切入宣传部的视角,强行要替其他人做正确的包办的选择,然后举起大刀,砍下去再说。
我明白书友的担忧。她担心如果连孝道都不提了,会丧失人伦,人间失格,天下大乱。她不能接受,她理解不了。你不能说,你不能接受的事情,别人就不能接受,你不能理解,别人就不能理解。有没可能是你理解有偏差?
问题是,不提孝道,就会天下大乱吗?
先给我的答案:不会。
那肯定会有人受不了。不符合多年D妈妈的教育啊,就慌了。
我们先说说什么是孝。孝,尽心奉养并尊敬父母。从字面理解,并没有问题。我们看看老祖宗们怎么讲孝的。以现在的观念看看二十四孝,都是什么故事?搜索“二十四孝恐怖”,什么“埋儿奉母”之类的恐怖故事,种种虚假、荒谬、和功利,不一而足。皇帝喜欢孝,举孝廉,那么下面就树典型,这就是树出来的典型,上行下效。
孝顺孝顺,孝和顺是连根同生的。忠孝难两全,其实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孝顺从字面就看出谁主谁次,谁是附属,地位不平等,就必然有顺从、服从,不服从就是反抗,就是不孝。不孝是个大帽子,一压下来,没谁扛得住。正如不忠,那就完了,那是要杀头的。
你说二十四孝是过去的定义,是封建糟粕,今天已经过时了。孝道也有了新的内涵,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孝。好,也有道理。今天社会环境也变了,西方的现代观念逐渐被大家接受理解,吸收到孝道里面。一个问题:既然孝道的含义已经不是过去的含义了,有必要坚持这个字眼吗?俗话说,换汤不换药,问题是,药都换了,汤还是那个汤吗?
不提孝道,就会天下大乱吗?
很明显不会。有事实支撑,中国以外,特别是欧洲、美洲,从来没提过孝道吧,一样社会稳定,也没见乱成几锅粥。就算是乱,也不是因为不提倡孝道而乱,而是因为利益之争而乱的。
很简单,不提孝道,换个字眼,爱。
爸爸妈妈爱儿子女儿,儿子女儿爱爸爸妈妈,一样的。
这里就没有主次之分了,一样的爱,平等。换了字眼,出发点不一样了,思维也不一样。
我们来看讲孝道和提爱的不一样之处。讲孝道,你不结婚丢我脸就是不孝,你不嫁就是给我难看就是不孝。如果讲爱呢,你结不结婚嫁不嫁,与我无关,都不影响我爱你你爱我,我们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看爸爸去哪儿,你也能看到对比。里面中国爸爸强调最多的话是“听话”,而相比较的是下,外国人夏克立强调的是爱,是理解。你要儿子女儿听话,你讲的有道理还好,讲的没道理的地方,小孩听是听了,心里不服但不能不听,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嘴上一套,心上一套,你得到的是虚假和应付。你要讲爱讲理解呢,是尊重小孩,是信任,那你得到的也是爱和信任。
当然,有人抗议,那些因爱之名因爱成恨而发生的蠢事也不少啊。
只能说,凡事有比较,有比较就有选择。你问自己心里那一句,你更接受哪个说法。那个说法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