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大多数中国人都看过,而且无数次地看到过。照片上这双闪闪发光、饱含企盼的大眼睛,让许多人无法忘怀。
黑白色调的照片里,小姑娘衣着破旧,头发蓬乱,小手握着铅笔坐在桌前,表情怯生生的,一双清亮纯真的大眼睛似乎在凝视着你,流露出强烈的、渴望的光芒,正代表着无数贫困地区的孩子在发出心底的呐喊:“我要上学!”
1991年,这张名为《我要上学》的照片一经问世,便牵动了万千国人的心,观者无不为之内心震撼,甚至潸然泪下。自那时开始,希望工程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资助,无数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圆了求学梦。而照片中的主人公——当年才8岁的苏明娟,在照片拍完后,意外地成了“名人”,成了希望工程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人生也因此而改写。
2
一转眼,30年过去了。照片里那个曾经备受瞩目的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会过着如何的人生?
1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的乡村生活。“大眼睛”照片拍摄的当时,苏明娟还在安徽金寨的张湾小学读一年级,每学期六七十元的书杂费成了家里最大的负担。
山区教学条件很差,孩子们求学十分艰苦。苏明娟清晰地回忆起她当年就读的张湾小学:教室低矮破旧,冬天窗户没有钱装玻璃,蒙上塑料布又怕光线不好,所以只好任寒风呼啸着灌进教室。他们经常冻得缩成一团,仍然坚持读书。
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前身——彭氏祠堂(资料照片)
1991年5月的一天,读小学一年级的苏明娟正在专心听课,她那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闯进了正在学校采访的记者解海龙的视线,“那眼神有着很强的穿透性,能够进入到人们的心灵里”。于是,当握着铅笔的苏明娟再次抬头凝视黑板时,解海龙迅速摁下了快门。
这幅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发表后,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这张照片成为了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被国内各大媒体争相转载,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许多人纷纷为濒临失学的农村贫困儿童倾囊相助。
2
第一个向苏明娟捐款是李万,他将自己微薄的津贴攒起,每学期都会寄给苏明娟100元,一直到小学毕业。“读中学时,很多好心人都给予过我帮助,有的小朋友把零花钱寄来了,有的大学生把业余时间的打工钱也寄给了我。天津一名退休老人从我读初中到高中,每年过节都给我寄糖果和生活用品。”回想起这些,苏明娟充满了感激。
后来又有其他捐助者试图捐助苏明娟,善良忠厚的父亲对苏明娟说:“这钱我们不能要,因为我们已经有别人的帮助了。你爸你妈还能干活,还能养活你和弟弟。”在捐助人拒绝收回捐款的情况下,苏明娟将这笔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1998年,苏明娟以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身份,赴北京参加大会。整个大会堂里,她是最小的与会代表。苏明娟迎来了很多鲜花、掌声和关注,但她始终是那么淳朴本分,不卑不亢。
2002年9月,苏明娟考取了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2005年毕业后,她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
入职工行后的苏明娟与童年照片合影
3
那张照片改变了苏明娟的人生,但她却没有因此而迷失。得到资助仅仅是苏明娟人生轨迹改变的开始。在无数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感召下,小小年纪的苏明娟也踏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至今没有中断。
1997年,刚上初二的苏明娟,主动将资助得来的600元钱汇给了宁夏的一位回族小姑娘,帮她圆了求学梦;
2002年,考上安徽大学后,她坚持勤工俭学,把每学期定额发给她的900元生活补贴全部转给其他贫困学生;
参加工作后,苏明娟把第一笔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此后每月她都会捐出收入的一部分;每年,她都会拿出1000元资助贫困生,从未间断……
2006年,她和解海龙拍卖了著名的“大眼睛女孩”照片版权,所得30多万元用于援建西藏拉萨市曲水县的一所希望小学,成百上千藏族孩子自此有学可上。
2018年,她拿出3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将爱和希望继续传递下去。该公益基金已参与援建了两所希望小学,并资助了45名贫困大学新生。在全民关注下长大的苏明娟,实现了从受助者到捐赠者的转变。
30年前,她身处逆境;30年后,她涅槃重生。
现在,苏明娟已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做了妈妈,有了可爱的孩子。她曾带着孩子在视频里向解海龙真诚致谢,向观众们深情讲述她的故事,令无数观众落泪。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这句话用在苏明娟身上,再合适不过。
她,曾是受益者。
现在,更是践行者。
30年前,苏明娟或许想象不到,一张照片带来了一生的改变。
30年间,她接过助力棒,努力地将善意和希望继续传递下去。
未来,这场用爱和希望筑起来的梦,会一直延续下去,生生不息。
网友:爱像火种,会一直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