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钱,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都熟悉这个东西,她是我们的季节性零食。春天最乐的两件事,一件是用柳枝做哨子,一件是上树捋榆钱。
榆钱长在高高的榆树上,伙伴们看着她们一天天长大,就像是看着美丽的希望,他们想早点吃到榆钱,因为那是他们一年中最先能吃到的零食,在哪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最好的美味。
要吃到榆钱,必须要能摘的到,高高的榆树,不是伸手就可以够到的。于是,先要学会爬树。没有梯子,也没有别的特殊工具,要完成这件事并不容易。低的树,同伴之间相互搭架。一般是大个子的一个抱住树身蹲下身子,另一个矮个子的站到他身后,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大个子的抱着树身缓缓站起,小个子的就可以伸手够着比较粗的树枝,然后扒着树枝牵引身体向上,顺势用双腿夹住树干,大个子的同伴再用双手将上面同伴的脚向上推,这样就比较轻松的上树了。爬到树上,美丽的愿望就实现了。先捋两把榆钱填进嘴里,美美地咀嚼。
树下的同伴已经等不及了,开始在树下吆喝。再折两枝扔给树下的同伴,树下早已抢作一团……为了欣赏这种争抢的场面,树上的同伴会有意识地,有间隔的向树下扔几次,待大家都尝到榆钱的味儿了,树下由一人负责将折下的榆钱收集到一起,最后分配。为了使摘下的榆钱完整,不散开,只有将它连同树枝一起摘下。这样也许破坏了树木生长,但对大树来说一般没啥影响。等折的足够大家分配时,就可以下树了。下树很简单,双腿夹住树干,双手抱住树干,然后顺着树干往下溜,哧溜……几秒钟功夫就到树下,但这有时要付出磨破鞋子和裤腿的代价。可是只要能吃到可口的榆钱,这些似乎并不重要了。
长大了,每年看到榆钱开满枝头,却再也不愿去爬树折了。现在的孩子,也不去爬树折了。在我们的记忆中这是件快乐的事,是童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乐趣之一。可现在,谁还知道那叫做榆钱的东西,更不会有小伙伴知道那还是一种美味了。生活在城里,在城里打拼,在城里寻找,去酒吧、饭店、超市……看到的都是玲琅满目的货物,各种美食。通过将钱换物的简洁,可以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也就没有了,协作、爬树及分享的乐趣。追求简单,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可是留出的这些空间也并没有带来什么益处。相反的滋生了太多的狭隘,自私和无知。
我时常在反思,究竟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但我最后发现,得到的只是表面,失去的却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