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6日,第一届从线上教学到混合教学云论坛在线上授课,很荣幸能听到如此多位大咖分享。
疫情爆发以来,2月2日艾瑞德国际学校就已经通知各学科根据各自的情况,准备线上课程,虽然平时也看过一些小视频,但是真的让自己来拍视频,录课还是比较忐忑的。现在疫情全面稳定后,回望之前的一段时间,才发现, 所有的事情,只有做了,才知道结果如何,才知道原来我能。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也找到了一些在线上教学中比较好的方法。例如在直播课堂中用共享文档进行练习与反馈。根据课堂内容,分享相关的文档进入班级群,将学生的名字标注在文档的后面,每个学生都必须在自己所在的行进行填充自己的想法或者疑惑,并且要在规定时间内文成,做到了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而且杜绝了占用学生课下时间和抄袭的问题,将学生的参与率提高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是一个我可以借鉴的方法。
费曼学习法:即学任何东西,如果你能用简单的话,用自己的话,不带行话术语,说给八十岁的老太太听,说给八岁的小孩听。当这些人都听懂了,你就把这个概念搞明白了。鼓励学生表达学到的知识,毕竟听到的掌握率只有5%,如果说出来,讲给别人听,那么掌握率能提高到80%。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主动学习:在进行课堂活动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协作学习,头脑风暴,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语境分析与问题定义,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更高级的技巧为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案例分析,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看到角色扮演,我就想起了五年级科学课本中有一节课程就是一个外星人“友友”来到地球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并且我们有一节公开课就是根据这个情景设计的教学,让一位同学扮演“友友”,整堂课的效果非常好,避免了直接讲解的枯燥。
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虽然是应急之举,但却孕育着未来的发展。项目学习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了,但是要想做好项目式学习还需要多下功夫。个性化学习,即同样的教学内容,同一个老师,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课效率不同,会导致出现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老师在进行辅导的时候,就不适合进行全班视频会议, 更适合进行1对1的个性化辅导。
野趣学习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概念,利用野外的条件和资源,让学生在野外进行学习,我想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野趣学习应该更适合。例如,观察太阳高度角,认识植物,观察月相等等。毕竟教学千万法,设计第一条,方式不合理,学生两行泪,真正想让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关键还是在于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
初级版的在线教学过程为课前导学(推送学习任务与资源),名师精讲(播放名师精讲的内容,一般不多于20分钟),互动&作业(利用讨论区,作业提交等功能,与学生共同完成讨论、反馈等活动,为学生布置作业)。
进级版的在线教学过程为八步:目标导学,名师精讲,练习反馈(前三步目的为掌握基础知识),疑难提出、互动研讨、展示分享(中间三步为突破疑难问题),最后是评价点拨和作业布置(此为提升与拓展)。
项目学习型在线教学:提出任务、讲解标准、自主探究(名师精讲、直播答疑、个别辅导)、展示分享、评价点拨。
看到这两个版本的在线教学过程,对照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目前仅仅是处于初级版,感觉该讲的内容已经讲了,留了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但是 收到的反馈不多,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因为将互动和作业部分杂糅在了一起,导致了事情没有条理性。知道了症结所在,今后的课堂,不管是在线还是线下,都要好好梳理自己的教学过程。项目学习型的学习则是更优的选择,学生的自主空间更大,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
研发整合式的活动载体,预学单,导学单,检测单从引导性、自主性、探究性三个方面设计活动载体,让学习的目标落实到实处。
混合教学的1.0版本是线上+线下实践化,2.0版本的混合教学是线下+线上优势再续化。做到融通创生,完整育人。
对于我们来说,混合教学是一种新鲜的模式,是以前没有见过和尝试过的事情,但是有些学校的混合教学已经做得比较 成熟,已经到达了实践层面,例如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的高中部。不管是在线上教学环境还是构建出的,在教室、实验室、阅览室、走廊上的教学环境,都将混合教学环境开发到了极致。这些只是硬件,软件方面,老师会根据知识点,录制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学习,即让老师从课堂上解放了出来,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总结下来,一天的论坛内容真的是百花齐放,围绕着线上教学和混合教学两方面的内容,让我对自己当下的情况和教学的未来趋势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为自己未来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希望今后这样的论坛可以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