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下江歌案的情况:
江歌是一个跟随母亲生活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了一个闺蜜叫刘鑫。有一次刘鑫因和同居男朋友陈世峰吵架,躲到了江歌住处,江歌建议报警,而刘鑫以“我是非法居住”为理由拒绝了报警。
2016年11月两人一起回到家,陈世峰要求见刘鑫,被江歌在门外拦下。结果江歌在门外被丧心病狂的陈世峰刺了10刀,而刘鑫将门反锁,一直到警察来了才开门。此时江歌因失血过多不治身亡。
事后,刘鑫及全家既不配合办案,也不理睬江歌母亲哀求,并且毫无愧疚,说“谁让她江歌一副短命样子”,继而将江歌母亲拉黑。
目前刘鑫已经和江母见面沟通,网上要求判处陈世峰死刑的请愿书据说也超过了20万人。
如果说一开始刘鑫不敢开门,那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这还可以理解。但后来江歌身中10刀,最终失血而亡,而刘鑫却只顾自己的安全,连门都不敢打开,这是精致利己者的自私自利表现。
事后江母孤身一人来到日本寻求帮助,刘鑫立马躲得远远的,第一时间撇清一切关系,甚至全家将手机设置了黑名单。这是精致利己者眼中只有自己安危的表现。
在舆论压力之下,刘鑫终于同意见面,当天穿着艳色衣服来到江母面前,一口一个对不起,却是以自己受到巨大压力、家庭生活受到影响为出发点。这也正是精致利己者缺乏同理心的表现。
现在聊聊那些职场中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们。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北大教授钱理群提出。原话是这样的:“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概念刚提出来时,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很多人站队认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同时其存在也是合理的,但在江歌案中的刘鑫所代表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将这个词推向了深渊。
那么在职场中,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都是如何表现的呢?
1
高智商或高情商
这个群体擅长伪装自己,不会让人轻易发现自己的内心。比如对刚进入职场的新人,会第一时间凑上前来嘘寒问暖,但是一旦摸清楚新人的性格特征、领导对新人的看法,就立刻会根据领导的态度而调整自己的处事方式。
2
善表演,懂配合,懂得利用体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TA往往在领导面前表现得精明能干,甚至不惜将前任摸索好的成果揽到自己身上,然后告诉领导这些都是自己独立摸索出来的。在集体会议时候,会在领导面前刻意展示自己和同事之间的友情。在做总结汇报的时候,会刻意在大领导面前夸大自己的功劳和难处,诉说自己有多么的不容易,独立工作有多么的孤单,如果是女生,顺便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再抹几把眼泪博点同情分。
一个人如果过分的精致利己,就会表现出缺乏同理心,在TA眼中,自己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比如在寻求同部门人员沟通时,TA往往凑上前来,用较弱的气场摆出一副中华好闺蜜的态度,最好别人可以用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帮TA解决问题(即物化别人为自己的工具),而等到项目结束后,又会悄悄地离开。一旦别人找TA帮忙,TA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问题,于是表现得非常有原则性,在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坚决不发言。
3
跨部门的人缘好
往往跨部门的人员和TA只有工作上的有限沟通,TA会表现得异常热情而有执行力,所以在公司其他部门关系上TA的人缘挺好。
不过如果某项目会和同部门的人一起对外协作,又往往会时不时地踩上对方一脚,双方的责任问题能分清楚的绝对分清楚,存在模糊地带的,也会先下手为强把自己摘掉。
那么在职场中,一旦一个人突然对自己示好,那么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请先警惕一下为好,最好可以和TA同部门的人或者最亲近的人多聊聊。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和TA所在部门的离职人员了解清楚对方的真实人品。在平时交往中,设置一两个小场景,看看对方的反馈是否真的符合一个闺蜜的标准,切忌做事的时候大包大揽。这些都是客观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参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