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1.0时代,网页基本上是单向的,浏览网页就像看电视和听广播的感觉。现在我们正处于Web 2.0时代,网页是双向的,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信息,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可以毫不费力地创建虚拟空间。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信息正在交融,教育与技术也因此联系更加密切。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师的我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我从来没想过它有多大的作用,只觉得就是一个宣传窗口而已。读了这本书,才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加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联系。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呢?可以发送互动问题,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让家长对教学活动、班级活动提出建议,对学校课程有什么建议,对哪些课程持有期待等等,以此来加强家校联系。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提供多方位的舞台,在平台上表扬每月之星:可以是优秀教师的表现,教师个人魅力。学生在平台上出报纸、发表文章,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增设学校办事咨询,开设菜单栏目,方便来访者查看。也可以根据关键字推送信息,让别人能轻松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也可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教师短期培训、教师生涯规划、优秀教案或者教学设计的积累和保存都能通过平台实现。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加强虚拟和现实的联系,定义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学校介绍、班级视频、班级活力与文化等等,让校园数字化。
小小二维码就像一个八宝盒,里面可以隐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网址等。出去旅游,在景点到处可见二维码,游客只要拿出手机一扫,就可以得到该处景点的专业介绍。二维码就是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连接线,给了我们更多个性化的帮助。在实验器材上贴上二维码,解答学生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很多实验学生就可以独立完成。我在想,如果在每个知识点旁边贴上二维码,学生在复习中遇到不懂的扫一扫就可以得到专业的讲解,那学生是不是很多知识就可以自学了呢。
无规矩不成方圆,微信群的建立和运行也需要一定的规则来约束。如何激发群关系,制定群规则,举办什么样的活动,设置什么讨论话题都是需要有计划和目的的。微信群可以分享大家的所见所闻,互相分享作品。微信群可以是大规模也可以是小规模,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我们班是不是可以建立小规模的练习群,在寒假期间督促字不好的同学练字。或者是数学计算群,专门针对那些不会计算的学生。
游戏,在大多数人看来好像总是和不好的词放到一起,“玩物丧志”、“沉迷与网络”,今天我对游戏有了新的看法。游戏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也有自己的设计原则:有目标,有规则,有反馈系统,用户自愿参与。通过点数、级别、得分、进度条等来吸引用户重复使用。很多游戏的研发除了为了经济效益,还有更宏大的社会意义。《魔兽世界》通过游戏成员的合作来改变人的情感、态度。《免费稻米》激发人们的公益力量,《假如世界没有石油》通过模拟没有石油之后的世界影响人物日常生活的控制力量。《孢子》让人们了解生物从单细胞发展到多细胞的发展历程。如果能把枯燥的课程学习融入到游戏中,或借助游戏思路来设计课程,那学习是不是会变得很有趣,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微”世界、微博、轻博客、优酷播客空间、百度云、二维码、小游戏,都是现在应用的比较多的虚拟空间,也是大家比较熟悉容易操作的,充分利用这些技术,能使我们的教育踏入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