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的灯,在夜晚总是亮着。
每次,我和青芝走在回宿舍的路上,都会忍不住抬头往老杨家住的楼上瞅一眼。灯亮了,就知道老杨在家。灯没亮,就知道老杨还没回来。而每一次灯亮着的时候,我都会隐隐约约的觉得,老杨一定站在阳台那看书。
老杨家的书很多,据说大概有十万册的藏书量,可以与一个小型图书馆相比。老杨也非常爱看书,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教育等等方面,老杨均有涉略。所以,老杨又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学者。
2015年9月,那时我刚刚进入河南大学读研究生,正遇上选导师的关键时刻。我心里想着,到底选谁呢?这时候,一位相识的学姐告诉我,“想学知识的话,就选老杨吧!但是,会比较辛苦。”我想了想,能学知识就行,管它辛苦不辛苦,就选老杨吧。
于是,我就顺利成了老杨的学生,老杨就顺利成了我的导师。
第一次见老杨,是在十号教学楼,我帮老杨买录音笔。其实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对老杨的印象,严肃、学问深。和老杨相比,没读过几本书的我,在老杨这座真才实学的导师面前,我有些害怕。因为一开口就会错,一开口就暴露了自己的无知,一开口就会暴露自己的弱点。第一年的上学期,除了老杨让我们同门一起读书外,我没有主动和老杨说过几句话。然而,老杨让我读的第一本书,我也没读好,是著名学者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刚开始,我是真的没有读懂,读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老杨让做的摘录,我也做得很差。所以,我受到了老杨的批评,重新做了读书笔记。接下来的第二本书,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我读得也很不认真。老杨又罚我重新读了一遍。那一周,我每天晚上读到凌晨两点多才入睡,方才明白了认真的含义。同门中每个人的读书方法都各有千秋,我看到认真读书的同学,心中暗暗佩服,默默地都向她们学习,集各家之所长。慢慢地,我也有了进步。
第一学期末,考完最后一场《古代汉语》的考试,我突然很想老杨。于是,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立刻给老杨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接通后,我有点紧张,便大声说道:“老师,我们考完试了。咱们同门一起吃个饭吧?”老杨:“行,你看啥时候合适。”末了,老杨又说:“过两天去我家拿书,看你们班多少人,每人挑一本。”我心里顿时生出一股温暖,无论什么时候,老杨总是不忘了让我们读书。除了全班同学每人分一本书作为期末作业外,我们几个跟着老杨读书的同学,每人又分了五六本书,另外当作寒假作业。
那年寒假足足放了近两个月假,第一个月我计划留在学校读书,于是宿舍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每天晚上回来的路上,我都会忍不住望望老杨家的灯。灯亮了,还是灭了,每当我跨进仁和公寓大门口的时候,心里都会偷偷地猜测。每当灯光亮起的时候,好像寒冷的冬夜里专门为我升起了一轮红日,虽然很微弱,但我似乎能觉得一丝丝的温暖。我总觉得,老杨一定坐在那里读书。那年轻无知的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无论怎么样,我都会好好努力。
透过宿舍的窗,我也会往老杨家看看。其实也不看什么,就是想看看老杨家的灯亮了没。那盏灯似乎是对独自一人在校读书的我的一种安慰与鼓励。有了它,心里总也点燃了一盏灯。
一个月后,我读完了老杨的布置的任务,还主动写了读书感想。虽然也是似懂非懂的读着,但总在慢慢地进步。当我把读书摘要与读书感想发给老杨的时候,两个小时后,老杨给我回了电话。那时我正在夜市吃饭,在嘈杂的世界里,我只听见老杨说:“做得不错,有进步。”那晚,我有点高兴。
第二天,我收拾好东西,另外带了几本书,去了上海找我妈妈。在陪伴妈妈的日子里,我找了一份韩国餐厅服务员的兼职。每天早上九点五十要到,我九点半出门。于是,我计划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吃过饭后,便一直坐在椅子上读书,直到九点半的闹钟响起。读书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老杨的灯,像是一种鼓励,又像是一种期盼。下午两点到四点之间休息的时候,我除去休息半小时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因为那盏灯,总会亮在我的心里,像风又像雨。
第一年的第二个学期开始了,老杨又给我们布置了很多任务,看期刊杂志,做摘录,交流心得,找资料。我的心开始在书本中沉静下来,渐渐地在读书这条路上了道。老杨总是鼓励我们考博,让我们多读书。我有考博的想法,于是我和老杨的交流变得多了起来。老杨总是说:“人生不只是有投机取巧,还有努力。上天会眷顾那些努力的人,会给那些努力的人一些机会。”每次见到我时,老杨总是说:“要好好读书啊,多努力,凡事要试一试。”这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起老杨的灯,还有在昏黄灯光下读书的老杨。
有一件事,我至今难忘。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都觉得莫大的幸福,老杨对我的关心就像是对女儿一样。临近学期末,学校组织班级同学参与高考改卷,但是规定本科不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不能参与改卷。我是跨考的,所以不能参加高考阅卷。现在回想起来,不参加也没什么大不了。可那个时候,面对全班同学几乎都能参加的大环境,就你不能去,那种实在滋味不好受。就在同学们参加高考改卷的第一天上午,老杨给我打来了电话,让我到他家里去。于是,我骑上自行车去了老杨家楼下。是师母开的门,当时我看见老杨正在拿书。老杨看见我来了说:“先等一会。”于是,我就站在客厅里。不一会,老杨拿了三本厚厚的杂志和一本新书到了我的跟前,说:“这几本书拿回去好好看,和以前一样做摘录,做笔记。”在阳光的照耀下,我眼前是一道道的金光,看不清任何东西,而我的心里却十分清晰地感动。早上起来,当全班同学都去工作的时候,我怀揣着读书的幸福,每天都坐在图书馆看书。这是我最认真的一次,也是我读书最好的一次。这十天是如此短暂,又是如此漫长。这种幸福感,使我每次想起来都会湿了眼眶。原来我是如此幸运啊!
暑假,我在学校边读书边写论文,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为自己开了微信公众号:不语亭亭。这只不过是增加枯燥生活的调味剂而已,却被我坚持到现在。因为老杨的灯始终照耀着我,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每当我不想坚持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老杨的灯还在亮着哩。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转眼新的学期开始了,我进入了研二,这也是我最后一年的研究生时代。第二年的上学期,我被学校派到原阳县韩董庄初级中学实习,为期50天。身处异乡,各种不适与孤独感,但我总会记起老杨的嘱托,别忘了好好读书。深夜,我躺在床头,拿起书一点点地读了下去,虽是异乡,但我总能觉得平静。每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老杨的灯。
老杨的灯亮在那里,穿过黑暗,穿过森林,穿过皑皑白雪,穿过泥泞,穿过黄河之水,来到异乡。
研二的时光过得很快,既有一种即将面对社会的忐忑不安,也有一种不舍之情。临近过年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老师身边,回到了那个熟悉读书氛围里。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需要帮老杨办点事,为了节省时间,老杨先骑车带着我去历史文化学院找一位老教授。当梧桐落叶从头顶上飘落的时候,老杨对我说:“这个老太太人特别好,学问也好,对我也特别好,天天把我当作孩子看待。”我说:“是啊,这样真好!”那一刻,我的心里也是幸福的,因为老杨也是把我当作孩子一般,当作自己的女儿一般。两年的朝夕相处,我们渐渐了解了老师,懂得了老师。师生之间的缘分,是命运的注定,也是自己修来的福气。
老杨是我的导师,我从来都没有喊过他“老杨”。但是“老杨的灯”,却是我们心心念念的一个词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老杨的灯”总会在心里,为我们照明,为我们指路。
(2017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