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逻辑关系很复杂,老师讲得很深,而我的理解很浅。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里面的内在逻辑。
回顾上一课自我规则
关系规则是:吃亏/占便宜。没有对错,历史没有真实性。关系是迷惑:老大付出多,但没有愿意吃亏的人。老大也可以获得尊重、长久的利益关系。
自我规则的特点是利己。规则一定会冲突。请吃饭、给乞丐钱是主动利己而已。减少条件、标准、自我规则。
物质追求得到很多以后,就会追求精神
物质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的(吃不饱),自我规则没了,没有精神追求
钱多复杂,要求多。钱少简单,要求少。
圈子越复杂,要求越多
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也就是因果律。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
能量分为高能量和低能量。像一杯水,出的多,就补的多,出的少就补得少。区别是新久水的比例。
旧水太多,就臭了(流动少)。
情绪也有不同的能量。高能量情绪是流量大的情绪。跟行动相关,比如说恐惧控制。高能量的情绪释放是体力活动、运动等。低能量情绪是跟思想、精神、道德相关的,比如说空虚、迷茫、焦虑。低能量情绪比较不容易释放。它们可以通过高能量情绪进行释放,因为高能量可以击穿低能量。
高低能量不是相同的量,也不可能相同。
高、低能量之间是相互转化的。
宇称不守恒定律
流动是由于有高低差异,才能流动。
百度百科宇称不守恒
物质与精神。
物质是和金钱、健康、衣食住行相关的。
获取物质是高能量付出,比如农民、工人,需要通过体力劳动获得物质,他们高能量付出多,所以情绪大,容易发脾气。
在物质方面的追求越多,得失心越重,规则越多。
精神:精神是和思想、权力、成功、道德相关的。
思想越多、想法越复杂、学的东西越多,自我规则越多,思想冲突、内部打架越多,烦恼越多。
很多人,说是修行,学的越来越多,自我规则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烦恼。
物质与精神之间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当物质需求满足了,就希望在精神方面得到满足,精神过多了,也希望去到物质方面
减少规则,情绪减少,关系减少,刺激点减少。戒就是直接减少刺激点。
有和无
去掉有,就是无。不需要知道无是什么
沟通的有和无,对与错
往往人会找和自己相反的伴侣,有很多不了解的,他们很好沟通。因为是无(不了解、不知道),他们的规则差异很大,后来逐渐了解了,什么都知道了,就开始沟通有(已经知道的),对于已经知道的,就关心谁对谁错,争论,就导致不想沟通了,潜移默化矛盾会越来越多。
对与错
沟通没有对错,只是一个人让步,一个人不让步。一个吃亏,一个占便宜
自我规则
自我规则就是人受社会的影响形成的对自我的要求、条件、信念、价值观。自我规则造成自我折磨、烦恼、让人想得多。
越来越多:从小到大,自我规则慢慢积累,越来越越多,自我规则越多,想的越多,情绪越多,所以就需要更多的寻找刺激点。能量消耗大。
花钱越多,就是条件越多,越复杂。花钱少,成本越低,标准越低,生活越简单。
减少规则:自我规则越少,人越简单,成本越低,越容易得到快乐,自我规则越多,越复杂,越不容易得到满足。生活越简单,条件越低、越宽松,要求越少,越幸福。列出自我规则,然后减少。
自我规则与社会规则
自我规则服从自然规则,就顺利。比如跑调就是不符合自然规则,因为有自我规则限制了声音的自然。
社会是分层次的,每一层有这一层的各种规则。每一个圈子一套规则,每一个群体一套规则。企业的制度就是规则。你的自我规则和企业的规则一致,就可以融合。同样,你的自我规则与社会规则一致,就会顺利。成功了,会进入新的圈子,圈子变了,规则也多了。越成功,规则越多。
夫妻关系。夫妻之间的规则一致,就容易融合。而往往人会找和自己相反的伴侣,他们的规则差异很大,无法沟通,所以矛盾会越来越多。
知与行
知是思维、精神的,行是物质的。我们以为先有知,也就是思维,才有行,思想推动行为。我们因为追求精神,多了很多刺激点。精神使想的多了。其实人的思想、念头是非常杂乱的,很难去控制。用一个想,控制另一个,只会越来越乱。
其实是本性(自然规则)推动了行动(行)。失恋了,会本性推动去寻找异性。新的刺激点,会让失恋缓解。人有情绪,就会本能地寻找刺激点,然后情绪得到宣泄。这个过程不是你的思想可以控制的。比如你失眠的时候,越想睡越睡不着。思想不能完全控制行为。接纳自己的本性反应,不必自责。
修行的前提:减少规则,让本性出来
知:约束自己减少自我规则、少思考、减少修正的想法。不责备自己。接纳已经发生的就是合理的(消除自我、无念、无我)
例如:地铁坐反了,不去责备、埋怨自己坐反了,修正自己,而是接纳发生。只是下次会记得多一个检查的步骤。观察为什么会坐反,从一个长时间看,一定有道理,是一连串的事情推动的。
科学家思维:想(愿望)+自然规则+社会生产力(社会规则)
我们的愿望如果不符合自然规则和社会规则,就变成空想。比如婚姻、教育、感情是没有规则的。我们就由着自己随便想、想当然。社会规则和自然规则是对思想的约束,如果我们非要去做规则不允许的事情,就会失败。选饭馆,人多的就好一点,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人多,但遵守社会规则--大家怎么做我怎么做,就容易成功。
行:思考以外的所有。人通过行动,可以得到自然和社会规则的信息,去调整。比如小孩子,慢慢学会把身体控制好,用好的。你就需要去观察这个过程。人就是动物。
如何知行合一?
思维模式:不是想法的对错(一个想法干掉另一个想法)
身体不是你,它是你的外部。感觉不准确。
发愿:自然规则的语言沟通模式。自然规则可以转化这个信息。发愿--生活中寻找依据--验证--找到自然规则。不是与道/上帝/神的交易。假设有道/上帝/神,它们说的话和你不同,有一个翻译的方式,也就是一个规则,规则可以转化上帝/神/道的信息。这个规则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自然规则是在对立统一中的。道的语言方式是通过相反的事物来传递规则,让你通过痛苦了解快乐。(而不是你发愿要快乐,就给你快乐,这成了交易)
在“知”方面,先了解自我规则是什么。自我规则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通过在生活中(外部)寻找依据,对自我规则进行了解,当自我规则的逐渐减少,人会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通畅,就更容易快乐。
我们错误的思考方式(问题与答案无法连接):如果....就....的思维逻辑(自我规则)。按照自己的愿望,计划、控制、找解决办法--改变自己。手疼了,就想怎么可以控制,让手不疼。而不是想疼是怎么发生的。而且这样的方法让你相信自我规则,永远找不到真正的自然规则的依据,也无法看到世界给我们的答案。
修行方法:通过写作找到自然规则(公理)
1、建立一个课题(生活中的困惑),在生活中提问(发愿)。比如:是不是追求快乐,就会得到痛苦,最后会回到快乐呢?(快乐与痛苦的关系)
2、然后在外界寻找依据,
3、写作进行逻辑推理验证公式
4、生活会验证,给你答案。
杨老师课后分享
修行及写作的等级标准:
一级:具体人、具体事儿,谁对谁错
二级:传统、文化、历史、道德、尊严、修养
三级:事物的共性也就是集体性 发现方向
四级:个性与共性的对立和冲突 自我解析
五级:个性与共性存在的合理性
六级:自我与共性的冲突
七级:明确课题,在生活中寻找答案
八级:建立基本的思维模式以及认知体系
九级:主动顺从和接近自然规则
十级:被自然规则的力量推动
注:
道德经是宇宙规则(自然规则)
另:
思想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一点我发现这就是我为什么总是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感觉迷茫,是因为我不理解自己的情绪,以为是我需要去决定自己的行为,但又决定不了,所以非常矛盾。
身体不归我管,这一块还不太知道是什么。太习惯这个身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