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在北京地铁上骂人的小男青火了!我看了这段视频,也看了些大V和网友们对些事件的热评,心里颇有感触。
犹豫了很久,还是不准备在自己的文中附上这则视频,因为我实在接受不了男主在言行上面表现出来的“脏”和“劣”。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两名自主创业的年轻女孩在地铁上推广微信号,当推广至该男子时,其因玩游戏被打扰(女孩可能请求了多次)而引发争执。视频中,年轻男子反复对两名女孩进行辱骂,在其中一女子准备打电话报警时,男子抢夺其手机进行阻止,并不停推搡女孩。直至地铁到达某站,车门即将关闭的瞬间,年轻男子将两名女子连带手机一起推出了车厢。
面对一个热点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和看法。我个人呢?哎,又想多了!
一 骂人男
对这名骂人男,真懒得再作过多评价。对他这种可以在一分钟内甩出几十个带生殖器的词汇的高(di)技(ceng)能(ci)辱骂能力,相信每一个三观正常的人,都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和厌恶吧。
或许,他有“先被干扰几次”作为理由给自己辩解,但不管怎样,女孩毕竟没有用侮辱性或暴力手段来强迫他扫码,而他在2分钟之内却用尽了几条极其低俗、肮脏、粗暴的回击方式,包括:“用脏话辱骂”、“抢夺手机”、“地域攻击”、“强行推搡女孩并在地铁门即将关闭时以非常危险的方式将女孩推出地铁车厢”。
可能这个男孩至今都不会认为自己的言行有多恶劣吧,他觉得自己有理由这样为之。但不知道他在看到视频里自己的形象,会不会觉得非常丑陋龌龊呢?如果他不自知,他的亲人呢?朋友呢?同事呢?会有那么一瞬间或一点点以他为耻吗?
假若我是这个男青年的父母,如果强势一点呢,我一定会狠狠煽坏他的嘴巴;如果弱势一些,那我只有挖个地洞躲避起来羞于见人。
二 创业女
不管是扫码,还是街头派发宣传单、电话营销、微信推广,很多人都会感觉受到打扰,而对各种主动上前推销自己事业或产品的人有所抵制。
我没有在公共交通上遇到过“扫码创业”的人,但行走于街边,经常会碰到一些走上前来分发小广告,或者拿着表格请求我留下电话、姓名的推销人员。这时,我首先会礼貌地拒绝,如果对方一再坚持,我可能会面带不悦地回绝,一般情况下别人也不会再强扭不放。
我明白在外面对陌生人做销售推广的,大多都是为了生计,的确不易。更何况我也算半个“销售人”,有时也会在朋友圈里发布些推广文字和链接,也遭受过同学和熟人的屏蔽和拉黑。
对于这种情况,我从一开始的“轻微委屈”变成了现在的“完全理解”。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整理自己的生活圈和信息网,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来认同和支持我们。
创业的确辛苦,但创业者不能以“辛苦”为由,就以粗暴强硬的方式去打扰别人,更不必期望能得到所有人的同理和体谅。估计这两名女孩在推广方式上的确有做得过头的地方。这件事情过后,她们应该会有所反省,从而调整完善自己的推广模式和技巧。
三 地铁乘客
视频中,地铁里的乘客一边刷着手机一边观望,在男青年与女孩激烈推挡的时候,身后有一名男乘客貌似身子稍微动了一下,估计是想出来相劝,但很快又复位了。
在清晰度不是非常高的视频里,隐约可以看到靠地铁门坐着的一名抖腿男乘客,在男子准备把推女孩下车厢的时候,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是无奈的苦笑,还是看到闹剧的小喜悦?不得而知。但作为手机屏幕前的另一个“围观者”,我却感觉到一丝悲凉。
但愿,是我眼花了。
是的,在这个视频中,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一个“上前劝阻”的人,这的确是个遗憾,也是种悲哀。“乘客的冷漠”也是被网友热议、批判的话题。但是,实话实说,如果当时我就在地铁上,恐怕也没有勇气挺身而出。
尽管在年轻气盛的时期,我曾经有两次在公共场所当着小偷的面,悄悄提醒即将被盗钱物的人,使他们免于被行窃。但事后一想,没有被结伴而行的小偷打击报复,还真的是幸运。
但自从当了妈妈后,虽然在言论上教育自己的女儿要勇于助人,但在生活的现场,我却越来越趋向于当一个冷静(麻木)的旁观者。我内心还是真的有丝惧怕并找了无数个理由:我是女性、我个子小、我力气小、我有孩子。
所以,并不能完全责怪乘客没有正义感。每个人在面对选择之前,都会有自己的私心和考量,因为这个社会发生过太多做好人反而招来恶运的人,有些人可能在担心和犹豫之际,错过了挺身而出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资格来批判这些沉默的看瓜群众。要成为现实中的英雄或者正义人士,我也还有一条长路要走。
四 网友
每一个热点出来,网友是最繁忙最积极的。他们都在忙着评论、批判和转发,包括知名大V,也包括我们这些无名路人。还有些在评论里面互相抨击打嘴仗的,真是热闹得很。
现在,有不少人讽刺键盘侠,说“中国的路人不上网,网民不出门。”大家在网上评论得风生水起义愤填鹰,但到了现实生活,却又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要求每一个网友都能知行合一,网上网下全面贴合是不现实的,总之,一个新闻事件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和热议,这绝对是件好事。在百花齐放的讨论中,看到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个人之前偏颇片面的认知得到拓展和提高,这是一个开放型社会的幸事。
当然,那些言论过激、语言暴劣,不顾青红皂白从事人身攻击的专业喷子们,那不用多说,远离人渣,拉黑即可!
五 隐私
看了几遍视频后,我忽然在想:幸好我不是事件中的主角或配角!紧接着,心里冒出一丝小惶恐:万一哪一天,我在外面跟别人发生口角争吵,会不会也有恼羞成怒自悔形象的时候?万一我也被拍被传到了网上......
网络上被转发的五花八门的视频,多少还是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吧?写到这里,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 ——《楚门的世界》。
片中的主人公楚门居住的海景镇,其实是一个庞大的摄影棚。镇上藏匿着5000多个摄像头,楚门的父亲、母亲、朋友、妻子、情人、同事、同学甚至是不相干的路人全都是演员,只有楚门毫不知情。
楚门从呱呱坠地开始的三十年来,就一直是肥皂剧的主角。他生命中的一举一动、每分每秒都曝露在隐藏于各处的摄影镜头面前,这就是“楚门的世界”。这个注定是大明星的小人物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和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
这部片子于1998年发行,我看的时候大概是2000年。当时,互联网仅局限于电脑领域,对于“楚门的忧伤”,我还没有特别深刻的感同身受。
而在每人至少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资讯铺天盖地并极速传播、自媒体空前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在高度曝光中。每个人都是“楚门”,每个人都是“演员”。
我们随时拿着手机拍风景、拍美食、拍五花八门的片断与人共享,在生活中做着乐在其中的拍客。但同时,我们也可能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成为了别人镜头里面的“人物”。
如同这次地铁骂人事件,除开当事人,旁边那些看似毫无“关系”的乘客,他们在地铁上围观别人吵架,同时又在手机上被我们围观。而参与评论的媒体人和网友,也在被其它网友评论着。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众目睽睽之下。
隐私,是绝对应该受到尊重的。在私人空间,只要不影响到他人,你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粗暴也好,低俗也罢,那都是你的“自由”,你也有权利保护自己的私密不被他人窥探和侵犯。
但一旦进入公共领域,你的一言一行就不仅属于私人的范畴,已经跟他人、社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关联。因此,公共场合的行为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就更复杂更矛盾了。
当然,与其去恐慌不计其数的眼睛和摄像头,不如保持一颗对文明、公德的敬畏之心,一颗对自己言行的谨约之心,一颗对他人的友善和宽容之心,这大概是一种最好的隐私保护方式吧!
过去我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现在的情形是:一个人在做,所有人在传!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演员”;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生活大舞台上的一个个小场景。没有编剧和导演,你想演成怎样的角色,都靠你自由发挥。但不要忘记的是,所有观众都有可能对你评论、点赞,或扔臭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