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大学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每每经过学校图书馆就暗暗发誓:四年下来一定要把里面的书读完。因为中学一直是在镇上读的,镇上接近凋敝的新华书店虽是常爱光顾的地方但也有不少遗憾。读初中时积攒了好久才买下的山东作家张炜先生的《秋天的愤怒》居然是一整本书都被耗子啃掉了一个大大的缺口。那时总是希望从书店里能够不断发现更多的感兴趣的书,但其实这样的愿望在那样的地方也很难实现,因为书店里的书确实不多——书店老板迫于生计在书店里经营起了修摩托车的生意,那本被耗子啃掉一个大大缺口的《秋天的愤怒》当时就只有一本没有选择,于是才有上面那样不切实际的“宏伟计划”。关于读书留下一点回忆的事还有一点点。进大学的第二个春节没回家过,从图书馆和同学那里借来一堆书一个人在学生宿舍里慢慢啃,以致后来看法律系的教材《民法学》看不下去,因为那个春节期间看过《罗马十二铜表法》,觉得再看《民法学》不过瘾。
还有学校图书馆样本书库的管理老师杨老师每次都笑盈盈地说:“胡会能又来了!”出示学生证、借阅证完全就是一个形式。后来美术系有了在全校都是第一个开放的图书室(其它系的图书室只能供老师看),周光燕老师跟我说:“胡会能里面的书你想看那本就看那本,还可以带走看,我跟周老师打招呼”(当时美术系图书室的书只能看不能借走)。谈到图书室,永远不忘历史系当时已经退休再返聘任教的顾朴光老系主任。那个没回家过春节的时候为了查资料,到顾老家里借了三本有关苗族服饰的书,顾老还送了一本《周渔璜》,开学后顾老发现历史系图书室有份《四川日报》上的一则资料估计对我有用,于是就叫历史系的顾老的一位学生把这份报纸给送到我手中。当我收到这份报纸时,心中满是对一位老教授治学严谨的无限敬意!因为书还闹出误会,一天矮我一级的师弟在美术系教学楼的过道上遇到我,拦着问:“师兄你咋到我们系上来了?”我说:“你们系咋不可来?”他说:“你不是中文系的吗?”原来那位师弟也是位大神,在校外的地方租房,不住学校也不爱上课,因为文学的事在一个晚上我们见过一次面。话说中文系,中文系有好几位老师的课我是带着死党旁听过的。如现文学院院长汪文学老师的《正统论》,龙潜老师、孟维佳老师,还有一位领导的文学课,那位领导的连到两节课让我如坐针毡,五四时期的文学课照着书念,事后我跟中文系的朋友说,我就讲那个时期作家的风流韵事也不至于跟着书本念嘛!
在半边山写生有一个多月,平时都很和蔼的赵华老师、周光燕老师晚上都是不允许我们打牌的,村里的台球我们也是悄悄光顾。一天晚上周光燕老师回学校了,刘代弈老师在(正在精神病康复阶段,没有上课),赵华老师怀疑我看过一些书,当着两个班的学生怀疑,我给他汇报我看过的卡夫卡的著作情况,以及我对卡夫卡的认识等等。我知道赵华老师不是真的怀疑我,赵华老师在我们那届油画班的学生的心目就好比父亲一样,他总能有一种魔力指引着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他常常教育我们要有一种大艺术观,不要老想着学点技巧了回去好带学生,他还说艺术学好了干其它任何事情都能干好。大学毕业前夕,赵华老师和孔阳老师分别都在美术系教学楼的过道上叫住过我,都说听说我毕业后准备报考北方某大学的艺术系研究生,说非常支持我的想法。毕业不久家里出现些问题,……之后,想继续读书的想法就逐步淡化了。
书带给了我很多回忆,也成了我性格的一部分。一年多来,看电子书的时间占据了我看书的总体时间的绝大部分,估计这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咯!关于读书的那些事儿
刚进大学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每每经过学校图书馆就暗暗发誓:四年下来一定要把里面的书读完。因为中学一直是在镇上读的,镇上接近凋敝的新华书店虽是常爱光顾的地方但也有不少遗憾。读初中时积攒了好久才买下的山东作家张炜先生的《秋天的愤怒》居然是一整本书都被耗子啃掉了一个大大的缺口。那时总是希望从书店里能够不断发现更多的感兴趣的书,但其实这样的愿望在那样的地方也很难实现,因为书店里的书确实不多——书店老板迫于生计在书店里经营起了修摩托车的生意,那本被耗子啃掉一个大大缺口的《秋天的愤怒》当时就只有一本没有选择,于是才有上面那样不切实际的“宏伟计划”。关于读书留下一点回忆的事还有一点点。进大学的第二个春节没回家过,从图书馆和同学那里借来一堆书一个人在学生宿舍里慢慢啃,以致后来看法律系的教材《民法学》看不下去,因为那个春节期间看过《罗马十二铜表法》,觉得再看《民法学》不过瘾。
还有学校图书馆样本书库的管理老师杨老师每次都笑盈盈地说:“胡会能又来了!”出示学生证、借阅证完全就是一个形式。后来美术系有了在全校都是第一个开放的图书室(其它系的图书室只能供老师看),周光燕老师跟我说:“胡会能里面的书你想看那本就看那本,还可以带走看,我跟周老师打招呼”(当时美术系图书室的书只能看不能借走)。谈到图书室,永远不忘历史系当时已经退休再返聘任教的顾朴光老系主任。那个没回家过春节的时候为了查资料,到顾老家里借了三本有关苗族服饰的书,顾老还送了一本《周渔璜》,开学后顾老发现历史系图书室有份《四川日报》上的一则资料估计对我有用,于是就叫历史系的顾老的一位学生把这份报纸给送到我手中。当我收到这份报纸时,心中满是对一位老教授治学严谨的无限敬意!因为书还闹出误会,一天矮我一级的师弟在美术系教学楼的过道上遇到我,拦着问:“师兄你咋到我们系上来了?”我说:“你们系咋不可来?”他说:“你不是中文系的吗?”原来那位师弟也是位大神,在校外的地方租房,不住学校也不爱上课,因为文学的事在一个晚上我们见过一次面。话说中文系,中文系有好几位老师的课我是带着死党旁听过的。如现文学院院长汪文学老师的《正统论》,龙潜老师、孟维佳老师,还有一位领导的文学课,那位领导的连到两节课让我如坐针毡,五四时期的文学课照着书念,事后我跟中文系的朋友说,我就讲那个时期作家的风流韵事也不至于跟着书本念嘛!
在半边山写生有一个多月,平时都很和蔼的赵华老师、周光燕老师晚上都是不允许我们打牌的,村里的台球我们也是悄悄光顾。一天晚上周光燕老师回学校了,刘代弈老师在(正在精神病康复阶段,没有上课),赵华老师怀疑我看过一些书,当着两个班的学生怀疑,我给他汇报我看过的卡夫卡的著作情况,以及我对卡夫卡的认识等等。我知道赵华老师不是真的怀疑我,赵华老师在我们那届油画班的学生的心目就好比父亲一样,他总能有一种魔力指引着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他常常教育我们要有一种大艺术观,不要老想着学点技巧了回去好带学生,他还说艺术学好了干其它任何事情都能干好。大学毕业前夕,赵华老师和孔阳老师分别都在美术系教学楼的过道上叫住过我,都说听说我毕业后准备报考北方某大学的艺术系研究生,说非常支持我的想法。毕业不久家里出现些问题,……之后,想继续读书的想法就逐步淡化了。
书带给了我很多回忆,也成了我性格的一部分。一年多来,看电子书的时间占据了我看书的总体时间的绝大部分,估计这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咯!关于读书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