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毕业至今,我已经工作了七年,仍然是个一线员工,埋头做着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前两年,我把这归咎于频繁的工作调换,认为缺少行业与职业的持续有效积累阻碍了我的上升。可直到近两年,开始追问自己毕业以后到底学会了什么、在哪方面有了核心技能,才发现时间对我来说只意味着流动,并没有负责我的成长,我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变化——这才是我仍然只适合做基础性工作的根本原因。
好笑的是,我一直以为自己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念书的时候,英文老师曾盛赞我能够举一反三、悟性好,我经常上英语课和地理课不听讲,靠课后自学学到了单科成绩还算优秀的地步。毕业以后,频繁跳槽,从卖石材的到民营医疗都做过,苟且地存活了下来,就更认为自己是能在各个行业流畅切换的高手。真是自大。
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这么多年我都没真正学会什么东西,却并不自知,看来我对学习这件事有些误解。而我以学生的身份活了十几年,却仍然没有学会学习,这更证明了我学会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究竟是怎么回事?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最近我学习吉他的经历讲起。
在学生时代,我习惯了被推着去学习。首先,学习哪门课、哪些知识不由你掌控,学习的目标不由自己定,学习的快慢进度不由你自己说了算。这些事情都不用思考,每天,只要太阳升起背了书包去上课,乖乖听讲,太阳快下山了又背了书包回来吃饭写作业就好了,一切按部就班,有章可循。可现在学习吉他就不一样了。没有人说我非得学一门乐器,身边的人也不会把学吉他当作一件自然而然大家都得踩着脚印走的事情,这成为我人生中第一次自己自主自觉去学习的东西。能动性这么强,既是好处,也有坏处——我久久不动的懒脑子需要拉出来思考了:我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吉他指弹还是吉他弹唱?怎样在百忙之中挤出可行的上课时间和练习时间?每一个阶段,乃至每一天,我练习的目标是什么?几年前我曾经学过一段时间,却在五个基本和弦都没学会的情况下就中断了。回想以前,自己对于这些问题都是没有考虑清楚的,目标不明,方案不明,碰到困难自然就慢慢懈怠直至再也没有行动,没有思考,只知道机械练习,瓶颈自然无从突破了。对于走出校门的人来说,如果没有主动学习的心态和为学习规划的能力,知识的进步与能力的提升自然也无从谈起了。
今天看到一句话,叫“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学习学习,时而习之本是常识,可这个“习”要到什么地步,人却容易有过于乐观的误判。半个月前吉他老师打了份简单的吉他谱给我练,左手没有太过别扭的按弦,右手也只是初次上手就能掌握的双音弹奏。就这样,我做到准确弹奏第一小节(就五六个音而已)花了一个小时,离谱弹奏第一小节又花了一个小时。可要知道,一张A4纸,这一小节才占一行的四分之一啊。。。当我奋战了两天,发现攻下的堡垒是一截小拇指长的音符时,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挫败感立刻涌上。以前的学习内容是被老师分割喂食的,自己既看不到整体,也不会去注意自己为了掌握一个知识花费了怎样的重复劳动。现在突然意识到了,需要学会接受这点,静下心来做这样的练习。“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看清楚了,以此自勉。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