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存在一定扭曲的本质原因是:财政收入的提留比例,已经扭曲。
中国的财税体系,增值税75%归中央,地方得25%。卖地收入归地方。(2016年营改增后,原来地方收入的营业税改名为增值税,国家和地方的比例,改为五五分成。但本质没有变,只是统计口径变化了。)
起因是93年税制改革。1993年,朱为了解决国家财政问题,搞税制改革。取消工业税,商业税,改为了增值税。当时国家分房子,房地产市场几乎不存在,卖地收入忽略不计。大家都没有关心土地财政这个事情。
但是,财政收支存在一个结构性矛盾,地方上,事多钱少,又要发展,必须寻找财源。九十年代中期,很多地方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能够按时发工资的地方,都算是好地方了,当时流传一个术语“吃饭财政”。
到1998年国企大下岗,好多地方财政必须通过银行贷款才能过得下去。于是三大改革出炉,住房,医疗,大学扩招。住房金额大,首当其冲。京沪楼市,一马当先。房价越高,地方收入越高,这下子找到财源了。而实体经济培育慢,税收主要是中央拿走。楼市卖地来钱快,地方往往对发展楼市青睐。小企业没啥税收,慢慢边缘化了。当时对税收征管不是非常严格,小老板少交漏交也多,例如餐厅吃饭,从来没有发票,大家各得其所,小日子也不错。
土地财政是个老问题了,大家一直是清楚的,但涉及到93税制的根本,如果要动,就要动93税制,非同小可,就一直延续下来了。实体经济和楼市经济,经过二十年的此消彼长,到了现在,必须重新审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