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点不着不吸的烟
文/石岩磊
我小的时候,人们生火做饭、点烟烧纸用的都是火柴,比牙签略粗的木棍儿一端顶着个红红的大头,当它与磷片摩擦时便伴着“嗤”的一声冒出带白烟的火焰。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四四方方的火柴盒,两个大面上,一边印着“安全火柴”四个字,对面是大大的“泊头”二字,我开始不解其义,后来才知道它既是地名,也是个品牌。
河北泊头火柴厂的前身为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12年,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曾以四万元现洋入股该公司,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公私合营改造,火柴厂迅速扩大发展成为行业内亚洲最大的厂家,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打火机和电子点烟器的普及,火柴的应用市场不断萎缩,生产厂纷纷倒闭,泊头厂也在2012年宣布破产,一代名牌随之成为了记忆。
消失的东西往往给人的印象格外深刻。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认识了一位烟瘾非常大的老同志,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的他抽的都是不带过滤嘴的便宜烟,早上起床就划根火柴点上烟,开始享受喷云吐雾的快乐。烟将要吸完时,他赶紧捏着带火的烟屁股接到新烟上,一只连着一只从不间断,整整一天下来只用了一根火柴,而且没浪费一丝烟叶,可谓节省到了极点,后来听说,他五十多岁时查出得了肺癌,半年后就去世了。而我亲身经历的另外一件事现在还印象深刻。
在山东的婚宴上,新娘子要用火柴给客人点喜烟,爱搞笑的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制造麻烦,不让新娘顺利点着烟,便在点烟时故意往外吐气而不是向里吸。1994年我结婚请客前做了充分准备工作,和爱人特意买了两盒“巨型”火柴,火柴棒足有半尺长,窜出的火苗一寸多高,可在酒桌上仍是很难点燃“不怀好意”的朋友们的烟,在哄笑声中热闹的气氛比火焰的温度还高,想来即使换作打火机也不会随便就能过关,结婚的喜庆气氛正是在不寻常中影印到了头脑的底版上。
时光恰似划破夜空的火柴,举在前面是一线希望,熄灭后是沉寂带来的一丝怅惘。嗜抽的山东老乡节俭了一辈子,却是被手中的烟燃尽了性命。或许生命本就是一次燃烧,区别仅在于有长有短,可如果能璀璨何必计较短长,一天一火的节省让我这位老乡十分惬意,寿命对他来说只是没续好的烟而已。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也点不燃一根不吸的烟,不是火不够猛,而是心不在火在热闹,参加婚宴的客人故意的“捣乱”正是为了给祝福添上一笔抹不去的喜庆印记。
火柴渐行渐远,可光焰总在不远处跳跃,它点燃的是香烟,照亮的是或满足或幸福的脸庞,好像在岁月的长河里荡起的小桔灯,闪着暖暖的嫩黄,照着水面上的倩影,悠悠地荡在心上。
201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