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因执着而产生的不可动摇的念头。可形容因为对某事物的极度执着而产生了向往、追求的坚定不移的念头。
执念是对某人或某物或某事特别执着,当执着过分的时候就会有怨念,唯有放下执着才会自在。执念可以理解为认真、坚持,也可以理解为较真、认死理、钻牛角尖,从行为病态上说叫做强迫症。在某些场合和事情上,执念就是认真坚持,而在其他场合和事情上则变成了认死理、钻牛角尖。
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方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幸福取决于我们和自己思想相处的能力。想要提高幸福指数,一定要和他们脑袋中的声音建立一种比较健康的关,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不再追寻,不再盼望,而是愿意和当下自己诸多的不完美、内在的各种阴影、各种负面情绪好好相处。
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自在的空间。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也整理内心的破烂,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东西放进垃圾袋再扔进储存室的话,那不叫收拾,那只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是移动。而断舍离要做的是把不用的东西扔出家门。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断舍离:购物时要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只添置必需的物品,收拾没用的破烂,卖掉、赠送物品,缩小喜好的范围。脱离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心情愉悦.断舍离并非绝对要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
物品应该以必要的亮出现在必要的地方,物品会因为所在场合的不同而变得有用或者无用。要通过有意识的选择让物品自然而然的回到它应该在的地方,回归到需要他的地方,这是断舍离要做的。断舍离的目标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觉得多长一段时间属于现在都可以,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一定要有对自己而言最合适的现在的存在。一些东西虽然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可却还扔不掉,一直留在家里,理由就是执念。
高级客房里面的客人,退房的时候会把客房收拾的整整齐齐,相比之下标准间就惨不忍睹了。因为住在那里的人多半都会觉得反正服务员都要打扫房间,自己根本没必要收拾。其实,这并不是要做给谁看,而是自己的事情就得好好善后。居住环境是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改变的环境,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同的,在考虑物品是否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在今天你的某个朋友与你的价值观发生了分歧,已经不如从前那般亲密了,这种时候应该先适应现状,学会接受这种变化,换句话说,就是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人际关系本来就是随着时间不断改变的,就算是莫名其妙的渐行渐远了,也可以心平气和的接受。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那就是爱惜物品的心情,希望你不要认为可惜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而是对物品的爱惜之情。
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断舍离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而选择所依据的标尺会根据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阻碍我们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选项太多以至于无从选择。
半死不活的吊在那里是最让人痛苦的,要记住,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的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温故知新能够让越来越多的老房子、老铺房重获新生。
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的打开收拾的突破口。
自己很在意的东西就留到以后再说,那些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肯定堆成山了。会让我犹豫的东西果然还是不需要的。
很对时候,送给别人的东西自己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在扔东西的时候,要把 对不起 谢谢 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跟那些你扔掉的东西说说话,做个告别,可以让人更快的整理心情。不光是别人送的东西,那些常年以来一直非常爱惜使用着的东西,打算把它们扔掉的时候,也要说上一句谢谢,而对那些还没完全用到头的东西,就要说句对不起,要大声的说出来,光在心里念叨可不行。一些东西从来都没派上用场,只是搁在那里罢了,这种时候要试着带着抱歉和感激的心情把这些东西及时的处理掉,这样心情多少能变得好一些。如果能深入的思考一下送东西和收东西这种事,就不会随随便便送礼物给别人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 断 的一种。
断舍离的最终目标是“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必要的限度”
这东西在我这里没办法物尽其用,但是我觉得你会爱惜的使用它的,所以能不能请你收下她呢?如果你不需要了的话,请别想太多,就把他扔掉吧!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空出来的那三层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花时间收纳不需要的东西,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层,只放五层这其实是很少的,因为东西太多的话实在是影响美观,超级便宜的量贩店里,物品都是见缝插针似得一样挨着一样挤在一起的,可在高级精品店里,货架上只会零零散散的放非常少的东西,这样才显得漂亮,显得有品位。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空间只能放一层东西,也就是要最低限度的放东西。在美术馆看画展,那些醒目的印在画展宣传单上的极具代表性的名画多半都是单独挂在一面很宽的墙上,其他一些画则会多张排列在同一面墙上。限制了物品的数量之后,“扫、擦、刷”的工作也就变得轻松和快乐了,重复进行彻底的七、五、一层收纳之后,你就会切实的感受到自己的品味自然而然的提高了。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的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的提升品味。
家里堆得东西愈多,“舍”工作越辛苦。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能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如果能够放弃的话,就能换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这种对未来的客观心态。通过反复的扔掉破烂的行动,头脑和心情也能变得清爽起来,与此同时,还能整顿好客观环境的气场。不断地进行断舍离之后,剩下的东西就能分为两块,从一开始就珍惜的东西,以及回过神来才发现留下的东西。物品是可以映射出未来的自己的。使用精挑细选的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就能挖掘出全新的自己。到了能够日常使用高档的东西而不再感到别扭的时候,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就跟着提高了。在断舍离里,也有那么一个瞬间,会让自己十分可观,甚至客观到令人讨厌的地步的看待,自己到底给了自己什么样的东西。这一过程也可以让我们清楚自己当下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接下来不免就会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变成什么样呢?当有了这种想法后,就会开始使用和自己目标形象相符的物品了。通过物品,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之后就能进化到下一个阶段。
物品其实就是物与感情的综合体。即便是别人看起来与垃圾无疑的东西,只要自己有留着它的理由,那它就属于包含着积极感情的物品,我认为留下来也无妨,可包含负面感情的物品还是太过沉重了,毕竟我们没必要给自己的人生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如果能认为 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的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当缘尽了就潇洒的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自己的身边充斥着那么多能用却根本不用的东西,多到根本就用不过来。可在那个只能从电视上一窥究竟的世界里,人们还面临着窘迫的生活,面临着物资的严重匮乏。
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是断。要意识到物品的质量和数量,要斩断用不完的物品、多余物品的流通。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舍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离
通过清理肉眼看得见的环境,同时也整理自己,这就是人生该有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