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鄞州日报》将迎来复刊25周年,特应约作此文。字数限定1500字以内,只能螺丝壳里做道场。
生命中的贵人
洪定迪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作为本土第一张对开大报的《鄞州日报》是1993年春夏之交复刊的。那时,我刚从县供销社干部职工学校调入县供销联社从事宣传工作,急切需要一个载体来承载我的梦想,而《鄞州日报》的应运而生正好切合我内心的需求。
与报纸打交道,实际上就是与记者、编辑打交道。几十年下来,林林总总接触过不少记者和编辑,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记者周筠老师和编辑包丹虹老师。
周筠老师是《鄞州日报》复刊后的第一批记者,她原在县供销社天鹅饭店工作,我调入县供销联社时,她刚好从天鹅饭店调出,几乎是擦肩而过。本来我与她不熟且无任何交集,但却因《鄞州日报》走到了一起。
周老师主跑商贸线,自然对她的“娘家”供销社系统给予特别的关注,倾注更多的心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供销社系统还算兴旺,全县13家基层社、12家县级公司的业务遍及百货、五金、副食、日杂、药业、农资、收购等领域。那个时候,周老师三天两头与我联系,如最近有什么活动啦、工作有什么亮点啦、改革有什么举措啦等等,而我总是尽我所能配合她的工作,有时让她旁听工作会议,有时陪她采访基层网点。她常常拿着采访本,边问边记,遇到不懂的一定要问个水落石出,显示了一个记者良好的素质。记得有一次到邱隘供销社采访,她不但采访商场的经理和营业员,而且连周围的顾客也不放过。我有时看不过去,说:“与顾客不用聊太细,大概了解一下就行了。”周老师说:“不行的,记者必须掌握第一手的鲜活资料。”我听了,顿觉汗颜。这一时期,周老师采写了一大批反映供销社改革发展成果的大块头报道,如《县供销社向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看齐》《华盛集团开拓经营创大业》等,在行业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度、美誉度和认知度。
如果说《鄞州日报》的正刊记者对我的宣传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那么,副刊编辑则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主持副刊的是资深女作家包丹虹老师,在我印象中,文学圈鲜有美女,而包丹虹却像她的名字一样,优雅知性,美丽大方。
十年前,一股博客热席卷中国大地,停笔多年的我也附庸风雅地开起了博客,当时我抱定一个宗旨,就是默默写作,决不投稿。我清楚地记得2007年春天,当我刚在博客上贴完一组散文《难忘〈难忘的战斗〉》,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包老师就来留言,说要拿到专栏上去发表一下,这真使我有点受宠若惊。第二天,她又特意打来电话,就文稿的最后定夺进行了沟通。不久,这组文章发了出来,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居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学、朋友、同事纷纷来电,赞赏有加。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包老师的厚爱,此文也许至今仍躺在博客里沉睡不醒。
编辑与作者之间一般都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包老师却常常以朋友的身份与作者打成一片。包老师开有一个“说与西风”的博客,我和一些文友总喜欢到她那里去转悠,但想不到的是,她也常常回访文友们的博客,并留下只言片语的评语,让人心生温暖和感动。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不断扩大副刊作者的覆盖面,平时除了从投稿邮箱里遴选作者的自发来稿外,还从作者所开的博客和微信公众号中去选稿选图,使更多的优秀作品得以在报上亮相,我的一些散文小品都是包老师从我的博客中拿去发表的。有一次,包老师对我说:“没经你同意就拿去发表,不介意吧?”我说:“介意什么呀,感谢还来不及呢,对不愿投稿的我来说那是赚了啊!”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贵人相助。我心目中的贵人不一定是最好的朋友,也不一定是朝夕相处的家人,而是能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正能量的人,而《鄞州日报》的记者和编辑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秉承老黄牛的精神,常年奋战在采编的第一线,为读者精心奉上“精神大餐”。他们对我的支持和帮扶,一如此刻窗前的一盆米兰,永远在我的记忆深处伸枝展叶,吐露芬芳。
2018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