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春香
牵着秋意盎然的时光,走在上海浦东大道的路上。我的思念宛若一缕缠绵的秋风,浩荡缱绻。我轻罗的裙角,随着莞尔的素心飞扬。经年的牵念,全部汇于指尖,我用写满相思的信笺,放飞了蛰伏在心头的那只鸿雁,我的灵魂飞越千山万水,回到了少时的家乡。
自从盘古开天地,天上的月亮仍然是那轮明月,“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依旧,而那月光下的古人也许几世轮回在万物之中。说不定,我前世就是那月下仙子,今生来做凡人。
不明白广寒宫中的嫦娥是如何度过那些漫长的日月,寂寞了千年万年,嫦娥啊,希望你今天也能重回人间,尝尝人间的月饼和瓜果,与你心上人再重逢。
花好月圆夜,中秋月色分外明,谁解其中意,明月照我把乡恋。
少小的我曾经把明月呼作白玉盘,也曾学着小猴子水中捞月亮。竹箩从水中捞起,只见月亮姐姐还是映在水中对我笑呢?
时光渐行渐远,故乡的那轮明月只能挂在我的心中,留在记忆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虽然我离开家乡已有二十多年,但是我仍然记得,小时候故乡的中秋之夜,苍穹之下,月明星稀,中秋之夜,一家人围坐在门前院子里的圆桌边,一起吃冰糖芝麻月饼,听爷爷讲大禹治水、嫦娥奔月,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哪吒闹海……的故事。
奶奶摇着蒲扇,说着乡间童谣,“月亮爸爸带我伢(孩)走,带我伢到南京打烧酒。”奶奶的话还在耳边回想,而我再也不是月亮下的少年娃。
记忆中,中秋的月亮洁白明亮,凉风习习,我在月光下追着风,追着中秋的萤火虫。
渐渐地,夜已深沉,萤火虫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而蟋蟀的叫声却愈发响亮,抑扬顿挫,如月光下小溪哗啦啦的流水声,清晰地响彻院子的每一个角落。
风轻云淡的夜晚,我和弟弟、妹妹依偎在奶奶身旁,看流星划过夜空,落入尘世。奶奶说,落一颗流星世上就少了一个老人。
在奶奶的故事中,听着村庄上传来的狗声,金黄色的稻田中,伴着夏夜的蚊虫、鸟鸣声中,我沉沉地睡着了。
每年中秋时节,父亲总会从县城的百货大楼商场,给我和弟妹们买来散装的月饼,回到家,悄悄地从包中拿出来,放在家里的八仙桌上,我和弟弟、妹妹迫不及待地想打开油纸包装的月饼。妈妈从灶屋间走出来,温柔地说:“孩子们,你们拿一个月饼分着吃,剩下的留着中秋节晚上吃,边吃月饼边赏月,也许还能看见嫦娥呢?”我们齐声说好,一起盼盼着中秋之夜早点到。
那时的月饼,最多也就每人一个,馅也只是白冰糖,再加一些花生仁和芝麻,外壳金黄,用油纸包着。
酥脆的月饼,是年少时最甜的味道。
年少时的每年中秋,月圆人圆,纯真的我、虎头虎脑的弟弟,俩个可爱的妹妹,慈祥地爷爷奶奶以及年轻的父母,在门前的小院子里赏月聊天,生活尽管清贫但很幸福,全家人在一起享受着月光之美。
如今,爷爷奶奶已驾鹤西去,父母也老了,我和弟弟、妹妹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分散在各地。
我回忆着以前年少时的幸福时光,感觉时光不留人。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年少的芳华。
如今的月饼各色各样,再好吃,但再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
那连绵的群山,那村头的老枫树,那曲折的乡间小路,那后山的小溪,那熟悉的乡人,那悠悠的家乡情,那扯不断的血脉亲情……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此刻已留在家乡的明月中,可望而不可及。
中秋夜,夜赏月,月无言,言少年,年轻不懂明月情,苦尽甘来月更圆。
如今的我,远离乡村的宁静,定居在浦东的东海之滨的千年水乡古镇。虽然生活平淡,但有我的家人陪伴,也觉幸福安然,都市边的小镇也有家乡的风土人情,也有那一轮如水的明月。
中秋月圆夜,月圆人更圆。今夜,我们吟唱“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感怀“中秋佳节是良期,月下弹琴的论古诗”的情怀,隔着千山万水,与亲人相逢在月光下的手机屏幕前。
故乡的明月一直挂在我的心头,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的人生道路,也温暖着我这颗游子之心。
静夜凭栏,皓月当空,银蟾光满,任由一缕思绪在秋风明月中翩飞起舞,仿佛带着梦幻的翅膀,飞越到了我的故乡。
作者简介:汪春香,网名:雪梅(xuemei3811),安徽省枞阳县人,现定居上海。喜欢读书,爱好戏曲、音乐和旅游。今日头条认证作者,《齐帆齐微刊》签约作者。有闲云野鹤般的情怀,业余时间与文相依,在文字中感受一份生活的宁静,用文字滋养一颗诗情画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