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很好奇小六是怎么从零开始完成一次分享的。
我梳理了整个过程,从**征集问题、分类拆解、搭建框架、完善内容、反复迭代 **等方面跟你分享我在设计课程时一定会做的事。
不管你是想设计自己的课程,或者是做一次分享,都会有帮助的。
1
课程和分享的土壤来自学员的问题。
知道问题是分享的第一步。
这些问题首先来自自己,其次来自想听课的同学。
每一次接到分享邀请,我都会要求组织方做问卷调查,帮我收集学员的问题。
比起我能讲什么,我更想知道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
不带问题来听课,我会推荐他们去看我的书或者公众号。
当然,我有时候建议他们直接动手去做,因为没有问题的人,一动手就会冒出很多问题。
2
问题多了怎么办呢?
对问题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
◆按照完成一件事情的流程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按照轻重缓急
◆按照优势劣势
等等
比如我是教阅读力的,阅读的问题就可以按阅读的流程分:
选书-理解记忆-应用-输出
到底选取什么样的框架,其实没有规则,全然由你来决定,就像一道菜,做法是没有固定的。
但对问题处理的过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我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阅读。
读的时候做什么呢?
◆带着荧光笔标注一些关键词,看看这些关键词是否在“认知射程范围”内。
◆如果超出射程,我会在学员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问题,等待进一步探询。
每次有问题出现,我会很兴奋,这意味着我的认知边界再次迎来了升级的机会!
3
有了问题,接下来就是挑选核心的问题去拆解了。
一个问题的解答,就是一个知识点的目标。
具体可以怎么拆解呢?我会思考,是什么样的因素造成了学员会有这样的问题:
◆知识的缺失?
◆技能的缺失?
◆还是心态上动机上的问题?
所以我基于上面的3个问题,我设计了“脑手心”模型。
给大家看一个成果示范▼
每次要讲一节课程,或者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借助这个工具帮助自己全面思考。
这样做的好处是:
◆如果发现要解决一个问题,学员要学的知识有很多,那说明教学的时候,你要帮助学员记忆;
◆如果是动手的部分有很多步骤,那你需要加强示范;
◆如果是心态问题有很多(阿弥陀佛,上帝保佑不是),那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员思考,并一定要让学员体验到新的做法带来的好处。
问题众多,但我对一堂课的内容始终保持着克制。
一节课程是没有办法回答太多的问题的。
一堂课也没有办法传递太多的知识、技能和心态。
所以我一般会遵守“3”的原则。
一堂课最好不要设计太多的理论,3个是极限;
一堂课也不要设计过多的流程和步骤,5是极限,裁剪到3还是最优选项。
讲师不是靠干货多赢得学生的认可的,讲师是靠让学员变厉害赢得欣赏的。
4
当有了课程框架,就需要补充细节,让内容变得丰满。
这个过程我会逃离办公区域,把问题全部打印出来,然后去星巴克这种没有人认识我,也没有人鸟我的地方,仅凭纸和笔来思考。
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把内容框架和素材拼装出来。
我用了“拼装”这个词。
是因为我有一个庞大的素材库。
◆故事
◆实验
◆金句
◆举例子-打比方
◆步骤-流程-罗列
用这些素材去完善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素材的整理过程是每天都在进行的。
阅读一本书,看到一条让我情绪波动的微博,甚至每周公司电梯里的海报都会成为的素材收集对象。
经过19年的刻意练习,我2019年读了1000多本书,做了85份读书PPT,每份PPT中都是一些知识点和大量的案例组合。
这样的好处,就是我可以快速根据主题,设计出课程框架,然后快速组织素材,呈现出课程细节内容。
道理都懂,但这对讲师专业度相关但是不紧急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坚持做。
我甚至在我的《好讲师读书会》上,发起了#每日讲师DNA#计划,引导大家每天分享自己当天收集到的3个素材,解释为什么要收集,想用在哪里。
这个事情不着急,但是重要,持续做一段时间,你会和别人拉开距离的。
5
课程设计能力没办法速成。
就像台上的表演从来不是靠快速集训21天就可以做到的。
我的课程设计能力是一节一节小课打磨出来的。
每次遇到一个我觉得需要说几句的问题,我都会尝试先图解,然后做PPT,然后找理论支持我的观点,再用案例和示范来提问者更好理解。
6
做课程,除了效率,还有灵感。
而这种灵感,来自对用户的同理心。
很多老师忙着上课,忘记了去体验小白是什么心态。
失去了小白心态,失去了同理心,也就沾染了知识的诅咒。
所以我常提醒自己作为教学者,要每天关注2件事:
◆在没有流程的地方,我会设计出工具、表格,来变成流程。这样可以帮助学员轻松上手,大家都能做得到;
◆在已经流程化的地方,想想看,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为什么不XXX呢?
这样帮助学员跳出老师设置的牢笼,有选择地学习,掌握自己学习的节奏。
迭代也是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一环。
以上就是关于课程设计的分享,征集问题、分类拆解、搭建框架、完善内容、反复迭代,希望这些步骤对你有帮助。
我从小不是一个好学生,偏科,大学挂科,英语四级没过,本科差点毕不了业……
工作之后,在拆书帮遇到一群厉害的人,开始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那是6年前了。
此后的人生,无非在践行一件事:用知识和行动改变自己。
有朋友很好奇问我:为什么要做教学者?做教育服务?
我告诉他,因为这个世界帮助过我,我也要去帮助别人。
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他们的成功,就是做讲师的意义。
你有什么做课程或者做分享的心得?
你经历过最棒的课程体验是什么?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