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证的时候要看有没有证据,然后判断证据的效力怎么样
找出事实断言
我么遇到的事实断言是:a描述性的结论;b用来证实描述性或规定性结论的理由;c描述性假设。
证据类型
- 直觉
- 个人经历
- 典型案例
- 当事人证言
- 权威或专家意见
- 个人观察
- 研究结果
- 类比
将个人经历作为证言,往往会犯下“以偏概全谬误”,因为单个人的经历并不足以构成一个有代表性的经历样本。一个突出的经历或者几次同类经历可能说明某个结果有可能出现。
将典型案例作为证据,典型案例常常很有说服力,但是也是以偏概全。
将当事人证言作为证据,商业广告、电视预告、书籍封底的各式推荐、超自然现象的存在证明,或对其他有争议或令人意想不到而生活事件的描述,尝尝都在利用一种特殊类型的诉诸个人经历的方法,说服别人相信他们;引述自具体当事人的话,尤其是名人的话,用以证明某个想法或者某个产品的好坏,或用以证明那些非比寻常的事情确实发生过,那些都是基于他们的亲身经历。引用具体人士的这些说法都被称为当事人证言。这类证据用处通常不大。这些站出来证明的人往往对他们关注的问题有所选择,他们格外关注那些可以拿来证明他们信念的信息,而忽略那些可以证伪他们信念的信息。还有一些人之所以证明,是因为他们可以从中获取利益,例如腰封上的推荐,电影宣传和电视产品。因此我们需要问一下“作证者是不是与他们所提倡的东西之间有什么利益关系,以至我们可以在他们的证言里发现强烈的偏见”
将专家意见作为证据:专家常常也会犯错。同样,他们内部也常常意见不统一。当理论者引述专家意见的时候,我们需要问一些批判性的问题。我们要问的是:我们为什么要相信这个专家呢?说得更具体一点,我们应该追问专家下面的问题。
- 对于所谈论的这个主题该专家拥有的专长、训练或特别知识到底有多少?这个主题是不是他潜心研究多年的结果?或者,这个人有没有与此主题相关的丰富经历
- 这个专家所处的地位是否使其有特别好的渠道来获取相关事实?比如说,关于他的断言,是否拥有第一手资料?
- 专家是否也会因为个人需求、一般看法、态度、价值观、相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 是否该专家准备从他提倡的某些行动中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 看看那些持有不同观点、不同预期、不同价值观和不同利益的各路专家是不是同意他的断言。
这章主要介绍了个人直觉、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和权威专家作为证言时候的有效性。个人直接、典型案例往往只是个人案例,往往会造成以偏概全,并不能作为有效的证据进行证明结论。而当事人和权威专家的意见作为证言时,我们要尤其注意,他们的言论是不是能够从中获取到较大的经济利益。例如明星代言,书籍腰封推荐或电影宣传就是典型案例。对于专家证言,我们还要广泛了解专家的学术背景,价值观背景。同时关注与其不同观点的专家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