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七月上有幼儿园时,我们选择了一家离家较近的双语幼儿园,当时并没有想太多,第一考虑的就是近,再就是说双语,伙食开的还不错。亲属和朋友们纷纷不解,为什么要上一个一年开销5万多的“幼儿园”(在我们这个城市幼儿园一年的学费,公立普遍6000-10000,私立普遍24000-30000)。其实,当时面对质疑的声音,我们也回答不出个一、二、三。如果回答别人:”我觉得我的孩子值得拥有最好的。”显然是要被呵呵的呀。然后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进入了大家口中这所“贵族”幼儿园。
其实要说这个幼儿园“贵族”,我真没看出来,园区很小,硬件设施一般偏下,老师很热情,除了接送孩子时,园门口停满的BBA能够场外加戏。所以我盯着它的slogan“精英学前教育”几个字看了很久,难道这真是只是一场属于有钱人的炫富游戏?
土豪从来不会比你傻
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其实挺反感的。每周的中文、英文、数学作业,老师都煞有其事的布置、批阅,还要交学习反馈小视频。这与我心中的“快乐童年”相去甚远,我跟孩儿他爸抱怨,我们图的是吃的开心、照顾的周到,玩中学学中玩,现在的感觉就像提前走入应试教育一样。
后来发现班上其他家长对孩子学习这件事都挺看重的,当“比你有钱的人比你还努力”这件事就在身边上演时,没有比这更励志的了。你以为富二、三代都是纨绔子弟?其实他们从小就“开挂”。我们班上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能够认识1千多个字;有的英语可以讲的特别流利;有的已经开始系统的学习乐器。一个孩子能有多强,大部分不是天生的,而是背后家长的付出。
在有的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有的孩子在看书听妈妈讲故事;
在有的孩子玩PAD的时候,有的孩子在妈妈玩认字游戏;
在有的孩子看手机的时候,有的孩子在和爸爸唱英语歌。
其实学习也可以很快乐,关键在于家长要啃花费时间和精力。你别懒,你的孩子才不会惰。
你不是差在学习,你差的是时间
与朋友聊起她儿子在学校的表现,她说她儿子属于不怎么操心的类型。她儿子身上有一种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英语特别棒。她说挺感激儿子上幼儿园时的老师,当时抓英语学习抓的特别紧,到了大班的时候,几乎每周都有英语随堂小测验。从幼儿园回来后,每天还有作业需要做。所以上了小学后,儿子特别适用小学里的学习节奏,家长也跟着省心。
没错,试想换做我没心没肺的撒着欢儿玩三年,再叫我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打卡上班,好不容易回家了还要交一篇工作日志,我也得有一段时间去适应。适应能力较强的人花的时间会缩短,适应能力较弱的人花的时间自然就会长。但是一个班上的整体教学,老师和其他同学都不会等那个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这样距离越拉越大,最糟糕的是孩子的心态和自我认知,他会不会认为我就是笨,我就是差生呢?其实没有谁天生就是差生。
相比学知识,学习更是一种能力
随着陪伴七月做功课的次数越来越多,我越来越能发现她身上的一些不足。比如说她很害怕遇到失败。于是我鼓励她:画不出来这个形状并不可怕,可怕的尝试都不敢尝试,画不好没关系,多画几次就能画好。“你有把它画到好为止的决心吗?”我问她。“我有”她愉快的回答。
并且在不同的学科学习过程中,我慢慢能发现她比较擅长于哪些,对于哪些接受理解较慢。
如果我们只是玩玩打打的过三年,也许我要等到三年后才能发现这些状况,也许那个时候因为心态的不同、周遭环境对她要求的提升,我们不能像今天这样更加平和的面对它们,更加人性、自然而然的过渡它们。即便不是笨鸟,一样可以先飞。
何况我们即便不学认字、英语、数学,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舞蹈、唱歌、乐器等等。对于小朋友来说,比学什么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在当代社会,学习一词早已经不是学习书本知识狭义上的学习,而是一种学习力。这项技能需要我们尽早的去启蒙、发掘、壮大它。
古有孟母,今有名校
也有人说,尽早的培养学习能力和技巧在家也一样能学,干嘛非要在幼儿园里学。没错,如果非要上教学环境比较宽松的公立幼儿园,在家尽早培养学习能力和技巧肯定会比不培养好。而如果在幼儿园、在家都可以培养,双管齐下,效果是不是会更佳呢?毕竟,人是个环境动物,而学习这件事又是一个特别讲氛围的事情,不然那些挤破头上名校的家长都是为了什么?
而从实际情况出发,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大于在家的时间。相比每天叨叨的爸爸妈妈,他们也更能听进去老师说的话。
早在古代,孟母都懂得三迁,足以说明环境和氛围对孩子的影响。都是亲身的孩子,在教育上,尽自己的能力给他最好的,无可厚非。
如果今天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上这所幼儿园,我想我还是回答不出来,因为这不是两三句就能完全解释清楚的。
而我也不鼓励大家去攀比,不倡导私立幼儿园好过公立幼儿园。而只是想说说为人父母,有些该我们操持的事情,不能用借口去逃避,选择懒惰。
PS:
赚钱也同理的,哈哈。
PS又PS:
我绝对没提倡要用学习占满娱乐,玩耍,看世界的时间哟,而是找到一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