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改革与忽必烈之死
主讲:姜鹏
这一讲,我们来聊忽必烈时代的财政政策,以及权力交接问题。
为了维持元朝的统治,忽必烈自从掌权以后,就对财政问题格外重视,而两次征日战争的失败又让元朝深陷财政危机。所以纵观忽必烈时代,如何富国富民,都是朝廷上君臣讨论的重要议题。
忽必烈一开始启用了一个汉人,这个人叫做王文统。王文统原本是金朝旧臣,金朝覆灭以后,他就投奔了山东地区的实力派人物李璮,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王文统非常看好这个李璮,甚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她,并且从此成为李璮身边重要的幕僚。忽必烈进入中原以后,王文统就辗转到忽必烈身边,主持财政工作,但是王文统看走眼了,李璮居然起兵造反了。我们甚至可以说,李璮之叛,是元朝建立初期非常重要的一次内部叛乱。这次叛乱直接导致了忽必烈对汉人大臣的普遍不满,认为他们的忠诚度不够。也由于王文统和李璮早早的绑定在了一起,李璮之叛平定后,王文统也以同谋罪被处死。
王文统之后,忽必烈开始任用一个名叫阿合马的大臣。让他主持财政工作。我们知道元朝不仅疆域广阔,而且民族成分非常复杂,当时围绕在忽必烈身边的不仅有蒙古人和汉人,还有回回人和维吾尔人等等。这个阿合马就是来自于花剌子模的回回人。而且和王文统相比,他的身份地位要更高,他是忽必烈皇后的陪嫁侍臣。阿合马的敛财举措主要有三条,第一,增加对商税和榷盐税的征收。王文统在世的时候,曾经推广了一个方案,就是政府严格掌控食盐的销售,这是元朝主要的税收来源之一,当时这一项财政收入居然比粮税还要高。而阿合马的这条举措等于说是在王文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百姓的剥削。第二,禁止民间私造铜器,官府全面垄断。第三,将中统钞推广到原南宋地区,取代当地的交子,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货币统一。
从正面角度来说,阿合马的这些举措,的确会给忽必烈增加很多财政收入,但是就像刚才提到的那样,早在王文统时代,百姓就已经遭受了一轮经济剥削,结果阿合马的举措比王文统更要过火,这就使得底层百姓怨声载道。除此之外,阿合马仗着自己皇后陪嫁侍臣这层身份,提拔了很多宗族亲信,这些都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满。而当时反对阿合马的,主要是汉人大臣,他们认为阿合马的人品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他所采用的敛财政策太过火。至于为什么反对阿合马的主要是汉人,这个我们放到后面再说。
总之当时阿合马集团,和汉人集团之间矛盾不断,前者诋毁汉法,后者希望阿合马下台。而阿合马的地位原本是非常安全的,因为他既是皇后的亲信,又是忽必烈的宠臣,当时没有人能动得了他,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忽必烈当时的太子名字叫真金,他就对阿合马的种种做法非常不满意,甚至还在朝堂上,当着忽必烈的面,掌掴阿合马,但就算太子如此厌恶阿合马,都没办法改变忽必烈对他的态度。事情在1281年出现了转机。这一年,忽必烈的皇后去世了,等于说阿合马突然少了一个靠山,紧接着,1282年三月,忽必烈离开大都,前往上都避暑,这个我们之前也提到过,元朝皇帝通常是两都巡游制。那么趁着这个空档,有两个汉人,一个是一个侠士,名字叫王著,另一个是僧人,众人称之为高和尚,两个人假借真金太子的名义,召来阿合马,直接将其杀死。大家想想看,这是多大的一件事啊,两个没有什么权力背景的底层百姓,趁着皇帝不在都城,直接杀了当朝重要大臣,所以忽必烈得知此事以后大为震动,先后处死了王著和高和尚。
阿合马死了以后,忽必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没有哪个大臣能像阿合马那样替忽必烈敛财,一直等到1287年,忽必烈才找到他想要的人,这个人名字叫桑哥,据考证应该是维吾尔人。桑哥上台以后,采取了三大举措,第一,改换货币,把原来的中统钞改为元钞,而且一贯元钞可以兑五贯中统钞,在此基础上,还加大了元钞的印量。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会直接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是非常影响民生的一件事儿。第二,对全国征税情况进行大范围的考察审核,这本来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桑哥没有找到好的执行人员,那些下到地方上进行审查的基层人员,本身就贪污腐败,所以原来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导致了更大范围的贪污问题。第三,抑制蒙古诸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桑哥的举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快速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忽必烈的权威,但是这样一种做法又有很大的问题,第一,从本质上讲,桑哥的举措是比阿合马更加激烈的、新一轮的对百姓的剥削。这会引起底层百姓的不满,同样也会引起汉人大臣的反对。第二,抑制蒙古诸王必定会招来蒙古诸王及其下属们的强烈反对。所以到了1291年,一些官员携手弹劾桑哥,说桑哥欺瞒皇帝,紊乱朝政。而桑哥本人也的确有些问题,有过出售官爵这样的黑历史,所以很快,桑哥就被忽必烈抄家处死。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后来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明朝人在编写《元史》的时候,把阿合马、桑哥这些忽必烈时代的财政要臣,全部都编进了奸臣传。我们说,阿合马这些人的举措,的确是剥削了老百姓,但平心而论,他们真的是无恶不赦的恶人吗,他们的举措难道就没有对元朝有利的地方吗,绝非如此,举例来说,阿合马统一货币,桑哥抑制诸王,这都是可圈可点的举措。那么明朝人把阿合马等人编入奸臣传,和忽必烈时代,汉人大臣强烈反对财政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汉地的传统儒臣,心中是有政治理想的,他们追求所谓的“义”,而阿合马、桑哥这些人追求的是极致的利,这倒不是说阿合马这些理财臣僚是唯利是图的小人,只不过这些人来自中亚地区,本身就出身于商贸重地,他们的政治理念就是财政至上,如何快速增加财政收入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就和汉人“节用爱人”的政治理念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顺着这个话题我们往下说,真金太子为什么反对阿合马,因为他自幼接受儒学熏陶。当时他跟着姚枢、窦默、许衡这些人学,姚枢我们之前介绍过,就是阻止忽必烈屠城的那位汉族大臣,那真金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著作都是什么,是《资治通鉴》和《贞观政要》。
所以在当时,主张大搞财政,取财于民的忽必烈,和希望节用爱人,休养生息的真金太子,在政治理念上就有一些分歧,这个节骨眼上又出了一件大事。当时地方上有一位大臣,上言说忽必烈年事已高,应该禅位给真金太子。我们今天不知道这位大臣是真的愚蠢,还是另有歹心。因为一旦牵涉到权力交接,很多事情就变得格外敏感,以至于真金太子得知有这么一份进言书以后,惊恐不已。好在当时这份进言书是上到了中央御史台,御史台的官员看了以后,就感觉这个东西一旦送到忽必烈那,太子就会遇到大麻烦了,于是他私自扣下了这份奏疏,封存到了御史台的档案库中。
结果这件事不知道怎么被阿合马的余党得知,于是阿合马一派就找各种借口,希望忽必烈派人排查御史台的封存档案,忽必烈表示同意。消息传到御史台那,一些支持真金太子的大臣,就拒不交出那份秘密文件,这下反而引起了忽必烈的怀疑和不满,觉得你们在隐藏些什么呢。后来多亏一些大臣死谏,抨击阿合马余党心怀不轨,想要做对太子不利的事,忽必烈才没有继续深究。这件事虽然到此为止了,但是真金太子还是因此恐惧过度,等到1285年的时候就去世了,死时四十三岁。
真金太子的去世,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首先,忽必烈的长子去世的很早,于是次子真金很早就被立为了太子,这么多年来忽必烈一直把他当做储君来培养,结果在忽必烈暮年之际,储君居然先走一步,这给忽必烈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以至于此后忽必烈对政治的兴趣大打折扣。第二,真金之死,给汉族儒臣集团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如果真金能够顺利即位,那么汉人应该会在元朝的政坛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真金去世九年之后,1294年,忽必烈驾崩。那么在忽必烈死后,元朝的政治走向又是怎样的,我们下一讲再来介绍。